1908年,20岁的顾维钧回国和张润娥完婚。结婚当天,他却躲在母亲房间。张润娥低声哀求:“你如果不愿意,我可以睡沙发。” 顾维钧是我国近代有名的外交家,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我们能维护住自身权益,他功不可没。 他一生结过四次婚,每一段婚姻都对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助力,而他最愧对的是原配张润娥。 顾维钧是富商之子,张润娥出身中医世家,两人父亲早年曾是同僚。 12岁那年,顾维钧生了一场重病,顾父带他来到张家。张父不仅会看病,还会看面相,他看到康复后的顾维钧生龙活虎聪慧异常,料定将来是个大有作为之人,于是就和顾家商议,把独女张润娥许配给了顾维钧。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远赴美国留学。那时顾家已没落,根本无力支付学费,他能顺利完成学业,全靠张家支持。 期间,家长们曾多次催促顾维钧回国成婚,可他都以学业忙碌为由推脱。 顾张两家看似门当户对,但这对未婚夫妻却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顾维钧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思想开放。而张润娥虽是大家闺秀,却是个裹小脚的传统保守女性。 尤其是出国留学见过世面后,顾维钧对这段婚姻更加反感和抵触。 但毕竟顾家受了张家恩惠,怎么开口说退婚?父母不断施压,顾维钧终于在20岁那年,迫不得已回国结婚。 可新婚之夜,顾维钧竟然跑到母亲房里。 第三天,张润娥拉下脸皮来请顾维钧回房,在顾母的再三催促下,顾维钧才勉强回到新房,却怎么也不肯同床说:“大床是专门给你准备的,你自己睡吧。”张润娥坚持以夫为纲表示:如果丈夫不愿意,自己可以睡沙发。 没多久,顾维钧打算回美国,父亲怒火中烧:“你要么留下,要么带着润娥一起走。” 顾维钧无奈,只好带着张润娥来到美国,结果却把她安顿在费城,自己只身去了纽约。 次年,顾维钧写信提出离婚,说要让彼此解脱。那个年代离婚,对女人来讲是很丢丑的事,张润娥没有理会,但也不哭不闹,依然对这段婚姻抱有一丝希望。 然而又过了两年时间,两人的状态始终没变,张润娥这才死心,决定成全丈夫。 顾维钧担心长辈责骂,竟让张润娥亲手誊抄了四份协议副本,交给双方父母,以显示这是张润娥自愿的决定。可他没考虑过,这对于一个做妻子的来讲,是残忍无情的。 万念俱灰的张润娥独自回国,对婚姻失望的她没有选择再嫁,而是打算清心寡欲聊此残生。父亲去世后,她选择出家为尼,1968年病逝于尼姑庵。 而顾维钧的人生扶摇直上,先是娶了内阁总理的女儿唐宝玥,唐宝玥病逝后,他又和印尼华侨首富之女黄蕙兰结婚,晚年又爱上女外交家严幼韵。而他自己,成为了民国第一外交家。 一个人生绚烂,一个晚景凄凉,两人结局的差距,令人不禁感叹:终是妾有意郎无情,误了卿卿一生。 想来顾维钧回顾往事时,也觉得愧对张润娥,他在回忆录中记录的都是对方美好的样子:宽容忍耐、天真纯朴。从这些词中能看出,他对往事的懊悔和无奈,所以在听说张润娥落魄时,他立刻送去了5万元,只不过被全部退回。 张润娥看似有几分骨气,其实始终没能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 丈夫再好,给不了你想要的爱又何必纠缠,与其无法自拔沉沦其中,不如自己改变命运,活出精彩人生。 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就是个很好的典范,在认清婚姻无可挽回时,她果断放手,之后专心学习语言,逆袭成为一名大学德语教师,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与其等待别人决定你的幸福,不如自己创造幸福。毕竟是苦是甜,都是你自己品尝,何不通过改变自身,来争取一个美好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