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道,河南漯河一位外卖小哥连续一年为残疾老人送餐,老人每次都提前开门等待。不料小哥的一个暖心回报举动,让网友们倍感温馨。 河南漯河的外卖员李先生,连续一年来大约每天早晨七点半都会准时接到一位残疾老人的订餐。 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楼里,让李先生印象深刻的是,每次他爬上楼,老人都已提前打开家门,安静等候,接过餐后总会轻声道谢。 这份持续的尊重和体贴,对于奔波的外卖员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慰藉。 李先生注意到老人行动不便,下楼扔垃圾必定费力。于是在一次送餐后,他主动提出帮忙。 此后,顺手带下垃圾成了常态,有时甚至会帮着简单收拾下屋子。渐渐熟悉后,李先生得知老人独自居住,孩子尚在上学,但关于老人更具体的家庭情况对方始终没有多言。 这份没有过多言语、靠行动建立起来的关怀,成了一种默契。 李先生用日复一日的顺手之劳回应了老人的尊重,他的行为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实实在在地温暖了需要帮助的人。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像这样独居或生活不便的老年人可能会越来越多,而这样的暖心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悄悄发生着。 不只是外卖小哥,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小区里帮着邻居老大爷拎一下重物,或者公交车上顺手扶一把腿脚不便的老奶奶。 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像冬日里的一束阳光恰到好处地温暖了人心。 我们常常说社会需要关爱,其实这种关爱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很多独居或者身体不便的老人,他们缺的可能不只是一顿饭、一件电器,更缺的是与人交流的机会,是被社会记得、被他人惦记的感觉。 那位外卖小哥愿意停下来聊几句家常对老人来说那比什么都珍贵。 善良是不分职业、不分大小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多一份留意,多一点耐心,或许就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别人生活里的一道光。 当我们播撒出这些善意的种子时,它们也总会在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回馈到我们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AHTV第一时间-2025-3-30
谢浩南停更了,我觉得他做的是对的,理由如下:第一,不想让自己的父亲在卷进这场舆论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