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艺术创作本身不需要被他人认可,
需要被认可的实际上是部分艺术品,
是艺术品需要通过他人认可去赋予商业价值。
这并不是矫情的话,
因为艺术的本质是人类精神的外化,
尤其是在当代,艺术愈来愈脱胎于绘画本身,
何况现在的AI绘画盛行,绘画技术所存在的意义进一步被削弱,
艺术表达和艺术内涵本身变得愈来愈重要,
理论上,那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年代快来了,
因为绘画技术在人们心中越来越不重要,
图像会通过科技被更多人低门槛地去熟练实现出来,
艺术再一次被迫向新的领土去发展。
试想一下,当艺术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
那么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把艺术创作当做消费行为,
从而从艺术创作汲取养分,
就像是随着数码摄影的发展,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
照相、录视频、拍Vlog这些事情是每个人可以轻松地做到的,
试问一下,
当每个人都能拍照片、录视频、拍Vlog的时候,
每个人产出的照片、视频、Vlog这些作品需要被大众认可吗?
换言之,当每个人都能够产出画面的时候,
每个人产出画面都需要被大众认可吗?
不需要的,当你意识到每个人都能去创造的时候,
创造的本质就不是艺术品的产出,而是创造过程对你的心灵的启迪。
我们不会对朋友圈里同事朋友拍摄的Vlog的制作水平评头论足,
是因为我们知道Vlog的拍摄更多是满足自身的精神和分享生活的需求,
艺术本质也是一样,
回到我最开始的那句话:
个人艺术创作本身不需要被他人认可,
需要被认可的实际上是部分艺术品,
是艺术品需要通过他人认可去赋予商业价值。
个人艺术创作是个人的表达和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其产出本身就跟卖钱没有关系,
而艺术品市场本身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艺术品的本质是商品,收藏逻辑是低卖高卖,
用商品的逻辑,或者用文物市场的逻辑去看艺术品,一切神秘的面纱就烟消云散了。艺术家如果说不借助机遇和外力的话,
出名的途径就是被资本收购其作品,一般都是画廊在艺术家青涩时期收购其作品供其创作,待艺术家羽翼丰满后,对其炒作,并待艺术家的作品出名后,开始拍卖自己的储藏变现,
换言之,艺术品市场的盈利生存逻辑就是:低价购入、炒作、升值高价、出手变现。
就商业角度,这实在是一门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大家都能看出来,就这个商业逻辑链条,
盈利最关键的一环在于“炒作”。
炒作就是让人认可并为人熟知,
最后提高艺术品的价格,
这里的门门道道就这么简单。
所以,还是那句话:
个人艺术创作本身不需要被他人认可,
需要被认可的实际上是部分艺术品,
是艺术品需要通过他人认可去赋予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