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能秘密地把白求恩的

诵旭看生活 2025-04-02 03:39:00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能秘密地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1939年那会儿,白求恩大夫被安葬在了河北的唐县。 那时候的中国,正跟日本鬼子打得不可开交,日子苦得很。小日本在中国的地盘上胡作非为,害得老百姓到处逃难,华北这一片,到处都是战火留下的破烂景象。就在这样的乱世里,有个加拿大的大夫,名叫诺尔曼·白求恩,他看不得人间疾苦,也相信正义必胜,就跑到中国来帮咱们打鬼子。白求恩不光带来了好多先进的医术和药,还亲手救了好多受伤的战士,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在河北唐县的黄石口村因为病得太重去世了,当时他只有49岁。这位非常了不起的国际友人,到死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前线的伤病员。他去世后,大家赶紧把他的遗体抬走。因为他个子高,普通的担架放不下,工作人员就聪明地在担架上放了几根木棍,这才把他的遗体安置好。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个消息,他们把担架上的“重病号”遮得严严实实的,还告诉周围的人要保密。 遗体一路上换了好几个地方放,走过了好几个村子。每到一处,白求恩的遗体都会先在破房子里停一会儿。为了保密,大家都尽量不被人发现。到了11月16日,遗体终于到了于家寨,村民们按照当地的规矩给白求恩整了容,还用新军装和红绸布把他包起来。遗体被放在村子中间的大房子里,等着当地的军区领导来告别。11月17号那天,聂荣臻元帅亲自去跟白求恩大夫告别。仪式搞得既简单又严肃,聂荣臻和军区的同志们一块儿给白求恩鞠了个躬。然后,大家把白求恩大夫葬在了于家寨南边的狼山沟门那儿,为了安全起见,墓地啥标记也没留。三天后,日军来这一带扫荡,但白求恩的坟还是没人发现。 到了1940年1月5日,晋察冀边区在唐县军城南关的老阅兵场上给白求恩开了追悼会。会场里大家都绷着脸,心情挺沉重,边区的领导、部队的人,还有附近的乡亲们也都来了。好几万人组成的悼念队伍,从南关开始走,路过江家沟、行营沟这些地儿,最后又回到南关。大家一路走着,心里都在怀念这位加拿大来的好医生和革命英雄。在追悼会上,聂荣臻心情沉重地读了悼词,他深深地敬佩白求恩那种不图回报、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之后,晋察冀军区决定,把军区卫生学校和附属医院的名字改为白求恩学校和白求恩医院,好让大家都记住这位外国朋友。 白求恩这一辈子都在默默付出。他不管国界和种族,把自己的命都搭进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里。在那个到处都是战争的年代,白求恩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国际精神。他走了,不光是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也让全世界的和平和正义事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过,白求恩走了,但他的精神可没消失。相反,它牢牢扎进了每一个他帮过的人心里,成了大家不断往前冲的动力。就像聂荣臻在追悼会上讲的:“白求恩走了,我们少了个好朋友,但他的教导和精神我们会一直记着,他会没做完的事,我们继续来做。” 现在,咱们站在白求恩的墓前,想念这位了不起的国际主义战士。咱们不只是怀念一个英雄走了,更重要的是要传下去他的那种精神——一种不管在哪里、什么时候都了不起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给咱们指路的。

0 阅读:1
诵旭看生活

诵旭看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