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与衰老的中医解析
中医认为,动脉硬化的发生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
1. 根本原因——肾气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渐衰,元气不足导致全身气血运行减弱。
元气亏虚使血管失去滋养,修复能力下降,如同老化的水管逐渐失去弹性。
2. 关键病理——痰瘀互结
气虚推动无力,血液流动缓慢形成瘀血(《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脉管)
脾虚运化失常产生痰湿,痰湿与瘀血相互胶结,共同堵塞血管。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形成恶性循环
3. 发病机制——正邪交争
正虚:肾气不足是内在基础,表现为血管自然老化(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等)
邪实: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现代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会加速这一过程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体质强弱决定发病与否
4. 年龄特征——虚损交织
中老年人群肾气衰退明显,血管弹性下降
长期积累的痰湿瘀血逐渐加重堵塞
因虚致瘀,因瘀更虚,形成虚→损→衰的渐进过程
5.总结:
动脉硬化本质是血管系统的衰老病变,肾气亏虚是根源,痰瘀互结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多发此病的中医解释。治疗需遵循补虚化瘀原则,通过益肾补气、化痰通络延缓血管老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