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抓捕计划扫墓是天津清明节的重要习俗,天津人俗称清明节为“鬼令”,在清明前后各10天祭祖,最好的日子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天津人曾普遍称扫墓为“添坟”,后来又改称“上坟” 。祭扫时,人们会先清扫墓碑前空地、擦拭墓碑,供上水果、糕点,焚香燃烛、烧纸钱、洒酒,与“亲人”唠唠家常、许下心愿,若亡者生前吸烟,也会点一支烟放在坟前。之后铲除墓上杂草,往坟上培新土,有的还会在坟茔四角压上锡纸做的假银锭子,最后燃放鞭炮。还有“食供尖儿,祈长寿”的习俗,将塔形供品的“尖儿”给小孩或大人分食,寓意向祖宗“借寿、求寿” 。
天津部分农村还有寒食禁火用冷饭的习俗,“冷饭”主要指凉馒头、窝头这些面食,搭配酱肉、茶鸡蛋等下饭。虽然如今寒食节的很多习俗已淡化,但天津清明节的饮食仍有讲究,像春盘(类似现在的炸春卷),过去是清明踏青归来后的简易疗饥食物。
此外,清明时节,天津还有插柳祈生发和借风曳纸鸢的习俗。“插柳”即栽种柳树,天津水系发达,河边多杨柳,插柳不仅能护堤,也是渔家热爱生活的体现。风筝古称“纸鸢”,天津春季风大,适合放风筝,古人认为放风筝可放走自身秽气,清明踏青时放风筝的人不少,天津风筝还是民间艺术珍品,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群众的欣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