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专家!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娃,2023年,我国著名人口专家梁建章曾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一孩家庭每个月补贴1000元,二孩则是3000元,三孩家庭每个月6000元。 梁建章的初衷不难理解,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工厂里工人越来越少,医院里医生不够用,养老院里老人比看护的人还多。梁建章希望用补贴激起年轻人生育的欲望。 可惜,梁建章建议的反响并不算好。 年轻人算了一笔账:从怀孕开始,产检、分娩、营养品就得花钱,孩子出生后,奶粉、尿布、学费、生活开销接连不断,再加上房贷和未来的结婚费用,哪是几千块能填平的坑?养一个孩子已经耗尽心力,更别提两个、三个。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说,梁建章的担忧不是没道理。如果年轻人都不生孩子,几十年后,街上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工厂停转,经济瘫痪,整个社会像生了锈的机器,动弹不得。 到那时再后悔,恐怕连翻盘的机会都没了。这种危机感像警钟,敲得人心里发紧。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清楚,单靠补贴很难改变现状。 日本的年轻人宁愿独居也不愿结婚生子,韩国的生育率更是低得让人揪心。为了扭转局面,韩国政府提高了新婚夫妇租房贷款的补贴,还为没房的家庭提供长期租房的机会。 日本也推出了各种津贴和育儿支持,想让家里多添几口人。可结果呢?婴儿车还是很少出现在街头。 说到底,经济压力是挡在生育面前的一座山。城里房价高得让人喘不过气,孩子上学像一场烧钱的竞赛,职场里加班成了常态,每一处都在提醒人们,生孩子不是件轻松事。 几千块的补贴,或许能买点奶粉,付个培训班的费用,但它撑不起生活的全貌,也换不回父母陪孩子的时间。 有人提出,如果房价能降下来,教育成本不再那么夸张,工作和生活能平衡一点,生育意愿会不会好转?但生育需要土壤,不是光靠钱就能长出果实。 梁建章的方案点中了痛点,才会引发这么多讨论。 有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挑剔,太在意自己,不愿为大局出力。可换个角度,他们只是想活得轻松些,不想被沉重的担子压垮。 他们要的不是几千块的补贴,而是一个能喘口气的日子,一个不用为明天发愁的盼头。如果这些迟迟给不了,生育率恐怕还是会一点点滑下去,直到连挽救的余地都没了。 或许,解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能不能给人们一点信心,让他们愿意迈出那一步。 来源: 新浪财经—2023-12-12—建章、任泽平等:建议给有孩家庭每月1000-6000元,大约需要1-3万亿左右的补贴
第一次被生育真相暴击了…
【151评论】【2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