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刚刚颁布了禁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执行外国判决,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人以外国法律的原因,终止对华合作,那就等同于制裁! 让不少网友直呼:"当年华为被制裁时的闷气,终于能吐出一口了!" 还记得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押的 1028 天吗?当时美国一纸 "长臂管辖" 令,全球企业闻风丧胆,华为差点被掐断供应链。 那时候咱们只能看着 "规则" 被人玩弄,如今风水轮流转 —— 任何组织或个人若再拿外国判决说事,不好意思,咱们直接按 "制裁" 论处。 这可不是简单的 "对等反制",而是把游戏规则的主动权重新攥回了手里。 这条禁令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精准卡住了西方 "法律霸权" 的七寸。根据 1971 年海牙公约,外国判决要在他国执行,必须满足 "终局性"" 可执行性 "等条件。 但现实中某些国家总爱搞" 双重标准 ",比如美国法院曾以" 反垄断 "为由判决中国企业赔偿,却对本国企业的海外违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现在中国明确说" 不 ",相当于给那些想借法律之名行霸凌之实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不过有人要问了:这会不会影响国际商业信誉?别忘了,咱们早不是被动挨打的角色了。 看看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再瞧瞧 "一带一路" 沿线的经贸合作,真要是有人想封锁马六甲,咱们绕道印度洋、走北极航道都能破解。 更绝的是,这条禁令恰好赶上 RCEP 生效五周年,区域内 90% 的货物贸易都将逐步实现零关税,那些想 "脱钩" 的国家,先算算自己的损失吧! 最值得玩味的是,禁令出台后,美国商务部发言人的反应堪称 "教科书级表演"。一边指责中国 "破坏国际规则",一边又暗示 "不排除调整对华策略"。 这让人想起 2020 年 "罗斯福号" 航母在南海的 "自由航行",最后还不是灰溜溜地回去维修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被一纸判决就能吓住的国家了。 这场 "法律战" 的背后,是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当某些国家还在用 "民主"" 规则 "包装霸权主义时,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公平,不是单方面制定规则,而是让规则为所有人服务。 至于台湾问题,马英九强调" 和平民主 "的背后,何尝不是对民进党当局" 绿色恐怖 "的无声警告? 毕竟,当大陆能用法律手段反制外部压力时,那些搞" 台独 " 的人,也该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了。 这场 "禁令风波" 才刚刚开始,您觉得这是中国崛起的必然一步,还是会引发新的国际摩擦?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国家刚刚颁布了禁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执行外国判决,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果有
奥斯卡永夜
2025-04-01 11:30:10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