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徐向前收到一代名将郑维山的来信,信上说他生活困难。徐帅立马给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打电话,生气地说道:不要推来推去,来回踢皮球! 1979年的一个普通日子里,徐向前意外地接到了一封尚未拆封的信件。这封信来自一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同志,内容透露出其生活中的困苦。这位老同志是曾在鄂豫皖根据地与徐向前并肩作战,后成为北京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中将郑维山。 徐向前对这封书信极为重视,随即将其重新封好,并亲自转交给了总政治部,以确保此事得到适当处理。在工作人员准备离开时,他特意再三强调需尽快给予解决,以免部门间的推诿。为了确保问题得到直接关注,徐向前在秘书离开后,立即致电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他严肃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国清同志,关于这位老同志的困难,我们需要迅速解决,不能有推诿的余地。” 郑维山的军事生涯开始于他不满16岁时加入红军,他的英勇表现使他迅速从一名通讯员晋升至红9军81团的政治委员。在他的早期战斗生涯中,四川地区的局势尤为紧张,田颂尧军阀针对川陕苏区展开了三路“围攻”。郑维山在李先念等高级指挥官的带领下,迎战这一挑战,参与了营山和渠县的激烈战斗。 在那次战役中,面对数量众多的敌军,郑维山巧妙地指挥81团分两路行动:一部队从后方截击,另一部队则正面突击。这种战术的精准运用,最终使得红81团在营渠战役中大获全胜,为红四方面军的最终反攻奠定了基础。 不久后,四川的另一位军阀刘湘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企图彻底剿灭川陕苏区的红军力量。此时郑维山再次挺身而出,参与西线中部的防御作战。在这场持续八个月的防御战中,郑维山与部队共同抵御了敌军数十次的猛烈攻势,他们为红军最终击溃敌人贡献了巨大力量。这一系列战役后,郑维山的卓越表现被红四方面军总部高度评价,他因而连连获得提拔,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高级指挥官。 后来,郑维山被派驻至关重要的晋察冀军区。在这一时期,他担任了教导团团长及张家口卫戍司令员,积极参与了保卫张家口及解放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关键战斗。尤其在与国民党第35军的对峙中,郭景云部正按命令撤向平津一线,郑维山通过果断东进,巧妙地切断了35军与其他国民党军队的联系,成功封锁了敌军退路,为新保安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郑维山的军事生涯继续卓有成效地展开,他被派往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担任19兵团副司令员及20兵团代司令员。在这一阶段,他在杨得志上将的统帅下,策划并执行了开城、金城等重要战役中的关键战术——利用坑道掩体,实现了在白天进行的大规模潜伏作战,这一战术的成功执行,为金城战役的胜利贡献了极大的军事价值。1954年,他应命返回国内,并在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开国中将军衔,荣获三枚一级勋章。 70年代后期,他已返回北京,但还是只能临时住在北京的招待所。处境艰难的他想到了徐向前。郑维山决定向徐帅寻求帮助,他亲手写下了一封求助信,并亲自将其送至军委办公室。 徐向前在接到这封信后,指派了韦国清上将来具体落实解决措施。在韦国清上将的迅速行动下,11979年,郑维山的工资和粮票从安徽迅速转发至北京,这一行动缓解了他的急迫困境。不久之后,郑维山重返工作岗位。 1982年,郑维山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肩负起守护大西北的重要责任。 在完成他的军职生涯后,郑维山将军选择在北京安度晚年。退休后的他并未完全退出公众视野,而是活跃于政策建议和咨询工作,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多次为中央提供战略建言。 郑维山将军的生命之旅在2000年5月9日画上了句点,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979年,徐向前收到一代名将郑维山的来信,信上说他生活困难。徐帅立马给总政治部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2025-03-31 08:45:07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