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克农走进毛主席房间,看见一物后,瞬间脸色大变,扭身冲向寺庙,要不是

1949年,李克农走进毛主席房间,看见一物后,瞬间脸色大变,扭身冲向寺庙,要不是这一举动,中国历史差点改写!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后,北平被和平解放。此时,中央机关远在西柏坡决定迁往北平。尽管北平已被解放,但城中仍潜藏众多国民党特务和散兵游勇,以及不少心怀不满的会道门成员。这些势力恐对党和军队造成暗杀与破坏,故此北平城短期内并不适宜作为中央机关的驻地。因应此情况,中央领导选择了位于北平西北郊的香山作为暂时的根据地。

香山,历来是官宦贵族避暑的理想地点,在近现代,不少北洋军阀也选择在此建筑豪宅,并配备了电话局和防空洞等重要军事设施,使其成为中央暂驻的最佳选择。在毛主席决定入住香山之前,我党的安全部门已经开始了周密的安全审查。负责此项工作的是李克农,他亲自指挥确保了中央及毛主席的安全。

香山地区,虽处于郊外,因其名声显赫并拥有众多建筑、慈善机构、学校和寺庙,其中一个建于民国时期的香山慈幼院便拥有3000多间房屋,收留了大量孤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社会。这里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人员,治安形势复杂。

在香山为中央机关设立安全根据地的过程中,李克农特别重视安全检查,因此调集了工兵队伍,配备了苏联提供的先进探雷设备,对香山的所有建筑和园林进行了细致的雷区探测。毛岸英担任工兵队的负责人,在此次安全作业中表现出色,他不畏风险,亲自操作探雷器,确保了每一个角落都得到了彻底检查。

鉴于中央机关人员频繁进出,极易引起敌方特务的注意,李克农巧妙提出将该地称为“劳动大学”,表面上是培训基层干部的教育机构,这一策略旨在混淆视听,降低敌人的警觉。为增强其真实性,还特制了带有“劳动大学”标志的徽章,作为特定人员的识别标志。这种做法与我党过去在瑞金和延安时期开设干部培训学校的策略相吻合,利用国民党特务对此类教育机构的基本了解,有效地减少了对香山的敌对行动。

在双清别墅为毛主席进行的安全排查中,尽管前几次检查已经非常严格,但意外仍然发生了:在毛主席的卧室内,竟然发现了一枚炸弹。这一消息让李克农感到极度震惊和失望,他意识到反动势力仍然找到了漏洞,而且目标直指毛主席,这是对新政权的直接挑战。李克农自责己责,决心迅速揪出背后的反动分子。

他冷静下来,开始推敲敌人可能潜藏的地点。尽管香山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已经过严格筛查,包括我党机关人员和警卫官兵也都忠于革命,李克农却发现了一个重大疏忽:香山上的寺庙僧众。这些寺庙虽然被认为是修行之所,但实际上社会成分复杂,过往也未能完全隔离外界干扰。在一个宁静的钟声中,李克农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迅速下令对所有寺庙进行突击检查。

在对香山的多个寺庙进行彻底检查时,特别是位于双清别墅附近的一个尼姑庵,他们发现了一个行为可疑的老尼姑。经过审讯,老尼姑很快坦白了她的身份和过往:她曾在抗战期间为日伪特务服务,后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收买,一直潜伏在香山,从事间谍活动。香山,尽管位置偏僻,自北洋政府以来,却频繁有政军要员在此休息或举行会议,因而成为情报战的热点区域。

这位老尼姑,借着香山常有的政治活动,乔装成普通修行人,在当地深入潜伏,专心致志地从事着信息搜集与传递的任务。随着共产党人的逐渐进驻香山,国民党特务便开始密切监视该区域,预测它将成为共产党的关键据点。基于此判断,国民党派遣老尼姑在双清别墅布置炸弹,目标是暗杀住宿于此的共产党高级干部。

老尼姑表面上看似无害,实则心机深沉,她清楚共产党的安全检查极其严格,因此,她没有急于行动,而是等待最佳时机。在李克农多次检查过后,认为安全检查已经松懈,这位老尼姑选定一个夜晚,利用自己对双清别墅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从一处靠近山壁的隐蔽角落进入别墅,将炸弹置于一间卧室内。

幸运的是,李克农拥有丰富的安保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始终坚信在毛主席未到达前,任何安全都不可大意。在最终的安全复查中,李克农及时发现了这枚潜藏的炸弹,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

此事之后,李克农深感后怕,他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提及此事,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绝不能对安全工作抱有侥幸心理。

0 阅读:241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