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越南主席胡志明与世长辞消息传到中央,周总理亲自指示驻越大使千万不要前往吊唁,直到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总理此举背后另有深意。 胡志明的父亲是一位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副榜的越南教书先生,他的才智使得当地官府提供给他一个县官职位,原本这份工作足以让他和家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当越南遭受法国殖民侵略之际,他拒绝向殖民者献媚,终放弃了官职。这一决定使得他带领家人迁至越南南部。 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胡志明渐渐长大。他不仅学习了流利的汉语和粤语,还熟读了许多汉文经典。他的父亲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早期领导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1年底,胡志明加入了法国联合运输公司,并作为厨师助手在商轮上工作。经过多年的游历和学习,胡志明最终选择留在法国,投身法国工人运动,并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1917年,胡志明留居在法国,并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越南爱国者联谊会。到了1920年,胡志明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成为越南中第一位共产党人。两年后,他在法国认识了周总理、陈延年、李富春等人。 1924年,胡志明前往广州参加了中国革命运动。他能够参与到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与周总理及其他人的战友情。胡志明在广州期间,也积极组织和训练越南革命者。他主办了约十期越南革命青年特别政治训练班,这不仅培养了一批有准备的革命青年,也增强了越南与中国的革命联系。 1940年,胡志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援下抵达昆明,开始筹划返回越南发动革命的行动。当时,越南仍处于法国殖民统治之下。在胡志明准备期间,欧洲战局的变化也影响到了东南亚。1940年底,法国政府在欧洲战场上投降,紧接着在1941年,日本军队入侵并占领了越南,形势突变。 这一变化对胡志明的计划构成了重大挑战。原本针对法国的革命计划不得不迅速调整,以应对日本。尽管如此,胡志明未让这一变故阻碍其革命目标。他坚持继续推进革命活动,并在1941年2月,携带革命者从广西边境穿越,回到了阔别30年的祖国,他们在边境附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从此,胡志明和他的同志们开始了对日本的武装斗争。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胡志明依然坚持不懈,他深知持续的斗争是越南独立的唯一道路。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立即开始整合部队,并在8月19日发动了越南人民的广泛起义。通过这一系列迅速而有力的行动,胡志明成功地引导越南人民在革命中取得了胜利。 1945年9月2日当天,胡志明在聚集了50万人的广场上宣读了《独立宣言》,标志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胡志明被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临时政府主席。 胡志明的身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衰弱。尽管每年进行疗养,但胡志明晚年的健康状况仍未见好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疾病日益严重。 在了解到胡志明病情的严重性后,周总理特别关心他的健康,周总理亲自挑选了医疗团队,并多次派遣专机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前往越南,力求为胡志明提供最佳的医疗支持。1969年,中国共四次派出医疗团队前往越南,初次派遣的医疗人员与越南团队联合,几个月的努力使胡志明的病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并有所好转。 看到胡志明病情的初步好转,中国医疗小组一度返回国内休整。不到一个月,病情复发,他们不得不再次返回越南继续治疗。在此期间,胡志明的身体状况虽有改善,精神状态亦有所提升,但突如其来的严重复发又一次将他推向了生命的边缘。 紧急情况下,中共中央迅速做出反应,连续派出两支医疗小组前往越南,但胡志明的状况未见起色。到了1969年9月2日,黎笋下令停止抢救,胡志明逝世,享年79岁。此消息一出,整个越南为之动容。由于胡志明的逝世日期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庆日相同,为避免这一天成为悲痛的日子,越南政府在内部讨论后决定将官方的逝世日期定为9月3日。 周总理在得知胡志明去世的消息后,并未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毛主席。在沉思和准备之后,直到夜晚才向毛主席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提议代表毛主席前往河内向胡志明的遗体告别。报告中,周总理提到了一系列的外交考量和对胡志明生平的尊重,这也是他在白天叮嘱驻越大使暂缓前往吊唁的原因。 在阅读完这份报告后,毛主席沉默了许久,终于低头在报告上写下“同意”二字。毛主席吩咐秘书将这份批示过的报告立刻送至周总理,并指示他寻找一张胡志明的照片。秘书在门口转身时,瞥见原本神情严肃的毛主席,此刻已泪流满面。 在越南政府于9月3日正式宣布胡志明逝世后,中国政府方面才正式向越南表达哀悼。周总理亲自率团前往河内,表达对这位老朋友的最后敬意。
在越南苗王县的烈士陵园中有一名中国军人的尸体,可他却不是被安葬这里的,而是被砌进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