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的一天深夜,鳌拜辗转难眠,便悄悄地来到了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殊不知却意外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3-30 08:51:45

1665年的一天深夜,鳌拜辗转难眠,便悄悄地来到了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殊不知却意外地撞见了自己女儿正和一个男人……

康熙七年,朝中局势风云诡谲。鳌拜作为当朝权臣,朝野哪个角落都有他的势力,鳌拜并不满足于现状。 若能让女儿兰格格嫁入宫中,辅佐康熙左右,岂不美哉?兰格格若有幸诞下龙嗣,说不定还能母凭子贵呢! 他迫不及待地与女儿商议此事,吩咐她做好入宫准备。 不料兰格格闻言却是连连摇头。柔弱的少女第一次对父亲说"不"。她不愿沦为权力的筹码,做家族利益的牺牲品。鳌拜大发雷霆,砸碎一地茶具,将兰格格狠狠关入闺房,逼她就范。 五日后的一个夜晚,鳌拜辗转难眠。他为康熙拒绝自己的圈地提议恼火不已,索性披衣夜访女儿,看她可曾回心转意。推开兰格格房门的刹那,鳌拜目眦欲裂:他的乖女儿竟然与一个男子偷偷幽会,旁若无人地抱在一起!仔细一瞧,那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府中的侍卫巴比伦。 鳌拜勃然大怒,上前将巴比伦拽起,不由分说便丢进了水缸,打算让他就此呜呼哀哉。兰格格吓得连连跪地求饶,泣不成声。 鳌拜这才住了手,阴森森地盯着女儿,咬牙道:"好啊,真是春风一度,就敢背着我偷尝禁果!你可知这样会坏了我的大事?" 兰格格颤声道:"女儿知错。只要父亲肯放过巴比伦,女儿愿意为父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鳌拜狞笑一声,算盘落定:"这还差不多。你给我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进宫面圣去。我倒要看看你这贱婢,还能耍出什么花招!" 次日清晨,兰格格在鳌拜的押解下进宫谒见康熙皇帝。她战战兢兢地行至殿前,跪倒请安。皇帝龙颜大悦,赞兰格格美貌非凡,当即应允了这门婚事。 然而,一旁的孝庄太后却不动声色。老太后阅人无数,看兰格格满脸惊恐,鳌拜又喜形于色,便猜到此中必有蹊跷。太后虽退居幕后,但她仍以母后自居,对这桩婚事有最后决定权。 孝庄太后当机立断,对康熙说道:"皇帝年纪尚小,不宜过早立后。依朕看,不如先将索尼的孙女指给皇帝为妃,日后再择吉日完婚,也不迟。"康熙虽是天子,却也不敢违逆母后旨意,只得俯首应诺。 鳌拜大梦初醒,霎时间脸都绿了。好不容易才走到这一步,居然被太后一句话就拦腰斩断。他强忍怒火,咬牙切齿地领着兰格格退下,暗自发誓定要扳回一局。 回府后,鳌拜怒不可遏,气得七窍生烟。他一个没留神,竟忽地两眼一黑,直挺挺栽倒在地。府中上下一片大乱,急忙将鳌拜抬进内室,请太医诊治。太医诊断,鳌拜是气极攻心,导致中风。此时他半身不遂,连话都说不清楚,只能躺在床上干瞪眼。 就在鳌拜虚弱之际,兰格格却趁乱带着巴比伦逃出府邸。临走前,她给父亲留下一封信,大意是自己不愿成为政治的玩偶,宁可与心上人私奔天涯。鳌拜得知后气得吐血,却无可奈何。 康熙得知鳌拜中风后,立刻派人前去探望。表面上是皇恩浩荡,实则暗中监视。鳌拜算是彻底失势,再也无力与康熙抗衡。康熙见时机成熟,遂下旨召见鳌拜。鳌拜初愈,尚不知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强撑病体入宫。 凭吊勤政殿上,康熙端坐龙椅,神色冷峻。他没有多说什么,只吩咐随从将鳌拜拿下。彻查几日后,鳌拜家中搜出大量不明银两,加之他在位时的诸多劣迹,足以治其谋反大罪。康熙下旨废除鳌拜一切职务,将其圈禁于家中。 鳌拜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筹谋已久的如意算盘竟然就这样轻易破灭。他郁郁寡欢,不久后便撒手人寰。至此,康熙皇权稳固,再无人能撼动分毫。他巍然矗立于权力之巅,俯瞰朝野,终能一展宏图。 康熙帝在诛杀鳌拜的诏书中严词斥责道:“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这短短十个字,揭露了鳌拜假借辅政之名,篡夺朝廷大权的野心和行径。 鳌拜作为先帝顺治帝指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理应辅佐年幼的康熙帝,安定朝纲,巩固国家。然而,他却仗恃权势,专横跋扈,独揽大权,排除异己,甚至挟持皇权,自封为“天下第一权臣”。他以顾命大臣自居,实则暗中操纵朝政,威胁皇帝的统治。 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帝早已洞察鳌拜的野心,深知其不除,国无宁日。于是,他精心策划,联合朝中忠诚之士,设计擒拿鳌拜。最终,鳌拜被捕,其党羽悉数伏法,朝廷重归清明。 “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一句,措辞严厉,直指鳌拜的罪行,彰显了康熙帝的英明果断。此举不仅清除了朝廷的隐患,也为康熙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康熙帝以少年的智慧和勇气,扭转乾坤,赢得了天下臣民的敬仰。 多年后,康熙暮年之时曾感慨道:"鳌拜一案,朕至今难忘。帝王之路,本就荆棘密布。那些所谓的权臣,不过是我脚下的垫脚石罢了。可叹世人皆蒙在鼓里,只道他们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殊不知,这滚滚红尘,不过是我的一场笑谈。"

0 阅读:30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2
2025-03-30 09:18

你它娘的还真是个人才康熙和孝庄是母子关系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