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架歼6在江西的一座大山中坠毁飞行员危在旦夕,幸好被一农民所救,然而27年之后,这个农民却身患癌症,只好向当年的空军求救,结果却令人唏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的一个秋日,江西的一座大山深处,突如其来的巨响撕裂了山林的宁静,一架歼-6战机在执行训练任务时失控坠毁,飞行员何茂生在千钧一发之际选择跳伞逃生。 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降落伞挂在树梢,他身受重伤,躺在一片血泊中,生命危在旦夕,与此同时,19岁的农民吴华富正与兄长和同乡在附近割松香油,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那声巨响将他们引向了事发地,也将吴华富的平凡人生推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 吴华富爬上山坡,看到眼前的景象时,心中一阵震颤,一个身穿飞行服的男子气息微弱,鲜血染红了衣衫,降落伞的绳索还缠绕在树上,他没有犹豫,迅速用随身携带的柴刀割断绳索,将何茂生平放在地面上。 随即,他从自己的行李中取出珍贵的麦乳精,用热水冲开,小心翼翼地喂给伤者,何茂生在这一番紧急处置后,逐渐恢复了意识,发出一声虚弱的呻吟。 然而深山之中通讯不便,距离最近的乡镇也有十多公里,救援之路注定艰难,吴华富当机立断,嘱咐兄长和同乡照看好伤者,自己则踏上了求援的征途。 他沿着崎岖的山路狂奔,在夜幕降临前赶到乡政府,气喘吁吁地说明了情况,乡政府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连夜进山。 在吴华富的带领下,他们用简易担架抬着何茂生,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越黑暗,终于将他送到了山下的医院,何茂生因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而吴华富和他的同伴却悄然回到了日常的劳作中。 这件事过后,部队曾多次尝试寻找这几位救命恩人,想当面致谢并给予奖励,然而当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吴华富三人早已离开江西,返回浙江老家,线索就此中断。 这段感人的故事被尘封了整整26年,直到2014年,一位名叫陈汉忠的退休空军新闻干事重新翻开了这段历史,他在整理旧稿时忆起此事,深受触动,写下《遥远的思念》一文,刊登在《南京日报》上,希望借助媒体找到当年的恩人。 文章引发广泛关注,两个月后,吴华富的妻子曾丽芳从浙江丽水打来电话,她在网上看到了报道,通过报社联系上了陈汉忠。 她告诉对方,家里一切安好,丈夫当年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无需挂念,通话中,吴家人未提及任何回报,依然过着平静而朴素的生活。 然而命运的考验在27年后悄然降临,2015年10月,常年在外务工的吴华富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起初以为只是劳累过度,未予重视,可疼痛愈发剧烈,他无法继续工作,在妻子的劝说下前往医院检查。 结果如晴天霹雳——巨块型肝癌,病情已十分严重,需立即手术,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高额的医疗费用无疑是压倒性的负担,走投无路之际,曾丽芳想起了丈夫当年的义举。 她瞒着吴华富,拨通了陈汉忠的电话,倾诉了家中的困境,陈汉忠闻讯后立即向上级汇报,部队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做出决定:尽全力救治这位恩人。 11月11日,南空驻江西某部、金华空军某部以及南空机关三路人马齐聚丽水,将吴华富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医院为他安排了专家会诊,采用了介入疗法进行治疗。 在部队的全力支持下,吴华富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治疗后,他被转往杭州的解放军117医院继续康复,12月8日,他出院回家休养,等待下一次手术。 然而病魔并未退去,他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每况愈下的健康让他和家人倍感无力,尽管如此,他心中始终充满对部队的感激。 在北京的病床上,他曾感慨,这是部队对当年恩情的回报,2016年春节前夕,吴华富的生命走到尽头,带着对人世间的眷恋和对军民情谊的感动,永远闭上了眼睛,他未能战胜病魔,享年仅46岁。 吴华富的故事令人唏嘘,1988年,他不顾艰险救人于危难,展现了普通人最真挚的善良,27年后,当他身陷绝境时,部队倾力相助,延续了他的生命,哪怕只是短暂的时光。 这场跨越近三十年的因果交织,既是生命的无常,也是人性的温暖,吴华富未能等到奇迹,但他感受到的真情却如同一道光,照亮了他最后的日子。 部队的行动不仅是对个人恩情的回报,更体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他的离去让人叹息,可他留下的故事却让人铭记:善意或许无法改变命运,但它能在黑暗中点燃希望,温暖人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2017-7-8《昔日他勇救飞行员 今朝部队回报延伸其生命长度》
美媒《1945》曾锐评:轰-6轰炸机“非常古老却非常致命”。如今其改进型轰-6K
【1评论】【5点赞】
用户99xxx48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