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约老同学周世钊谈话时,对方曾问:“岸英入朝没多久便牺牲了,作为统帅的彭老总

青史如烟啊 2025-03-29 11:38:58

毛主席约老同学周世钊谈话时,对方曾问:“岸英入朝没多久便牺牲了,作为统帅的彭老总是否尽到了责任?”

1951年3月,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员——周世钊。

他是位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曾在多所学校任教。这一次,他受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新中国领袖毛泽东的邀请,来到北京学习。

周世钊与毛泽东的交情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湖南一师。那时的毛泽东还是个心怀抱负的青年,而周世钊已经小有名气。

作为同窗好友,两人常常畅聊理想,剖析时局,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多年未见,但彼此都心存念想。

周世钊是个正直坦荡的人。他曾因为对国民党在大革命后的所作所为不满,愤然辞去编辑工作。之后他专心教书育人,但从未放弃过推动中国进步的理想。

抗战时期,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内战爆发后,他毅然与国民党划清界限。

1949年,周世钊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代理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师生们积极参与迎接解放的活动。不久,他重新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

1951年2月,经毛泽东劝说,他放弃入党的想法,转而加入了民主党派民盟。

正是出于对这位老友的信任和欣赏,毛泽东力邀周世钊来京学习。周世钊欣然前往,希望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入学不久,他就又受到了毛泽东的私人邀请,与这位领袖促膝长谈。

两位老友的对话内容十分广泛,从国际形势到个人生活,无所不谈。周世钊感慨时过境迁,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他们二人,一个成为领导新中国的掌舵人,一个仍然坚守三尺讲台。

谈话中,周世钊询问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前景的看法。彼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入朝作战数月。在强敌面前,这场战争的结局尚难预料。 就在这次促膝长谈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话题被提了出来。

周世钊问起了毛岸英牺牲一事,言语间流露出对彭德怀是否尽到责任的疑虑。这一问题,无疑戳中了毛泽东心中最柔软、最酸楚的地方……

1950年11月,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年仅28岁。作为父亲,毛泽东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然而战争却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而作为最高领袖,毛泽东却无法公开表达自己的悲恸之情。

面对老友的发问,毛泽东陷入了沉默。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波澜。房间里一时只有壁炉里柴火燃烧发出的噼啪声。

周世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有些唐突,内心有些懊悔。但他也知道,毛泽东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

良久,毛泽东缓缓开口。他说,岸英的牺牲,责任全在美帝国主义。是他们发动了这场侵略战争,是他们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而彭德怀,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战场上,牺牲在所难免。

岸英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他的牺牲是光荣的。

接着,毛泽东与周世钊聊起了朝鲜战场的情况。

他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为朝鲜人民赢得了喘息之机。

尽管付出了巨大牺牲,但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毛泽东还提到,岸英生前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为前线将士提供后勤保障。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一次敌机轰炸中,为掩护他人,不

幸被炸弹破片击中牺牲。志愿军全体将士都为他的英勇事迹感动,给予他最高的敬意。

谈到这里,毛泽东的神情变得柔和起来。

他对周世钊说,自己和家人都很想念岸英。但作为一个革命者,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岸英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一生是光荣的、有意义的。他的牺牲,将激励更多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周世钊静静地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他感受到了毛泽东作为父亲的不舍和作为领袖的坚毅。

他意识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被召唤着做出牺牲。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岸英,就是这些先烈中的一员。

谈话渐渐接近尾声。临别前,毛泽东嘱咐周世钊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周世钊表示,一定会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告别了毛泽东,周世钊独自漫步在校园里。他回想起毛泽东谈起岸英时的神情,感慨万千。作为父亲,毛泽东无法公开哀悼自己的儿子;作为领袖,他必须把个人的悲恸埋藏心底,以大局为重。这种复杂的心境,常人难以体会。

后来,周世钊了解到,毛泽东一直把岸英的一些遗物珍藏在身边,时常拿出来默默凝视。

这些遗物,承载着毛泽东对儿子深沉的父爱和无尽的思念。他不能在人前表露悲伤,但却在无人处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

0 阅读:71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