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浅滩,将237万斤鸦片当众销毁。他没有用火烧的方法,而是

品古观今呀 2025-03-29 09:45:26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浅滩,将237万斤鸦片当众销毁。他没有用火烧的方法,而是用海水浸泡,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理解林则徐为什么要销毁鸦片,首先要了解鸦片在中国的流行和危害。鸦片是一种从罂粟花中提取的毒品,含有成瘾性强、致幻性高、伤害性大的生物碱吗啡。鸦片在中国最早是作为一种药物使用,但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鸦片,吸食鸦片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首先,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其次,鸦片腐蚀中国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面对鸦片的严重危害,清朝政府虽然多次颁布禁烟令,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直到1838年,道光皇帝决定严禁鸦片,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是一位有远见、有胆识、有才干的清朝重臣,他在江苏、湖广等地任职时,就曾经采取措施禁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禁烟措施。他首先下令所有外国商人在三日内交出所有的鸦片,并签署保证书,承诺今后不再走私鸦片。他又下令查封所有的烟馆,逮捕所有的烟贩和吸食者,并没收和销毁所有的烟具。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遭到了英国人的强烈反抗。英国人拒绝交出鸦片,并要求林则徐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自由贸易的权利。林则徐不为所动,坚持要求英国人服从清朝法律,并威胁说如果不交出鸦片,就要断绝中英贸易,并将英国人驱逐出境。为了施压英国人,林则徐还下令封锁外国商馆,并切断他们的水源和食物供应。这样一来,中英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涉和斗争,林则徐终于迫使英国人交出了鸦片。1839年5月21日至6月3日间,共有19,287箱和2,119袋鸦片被运到虎门海滩上。这些鸦片总重量达到2,376,254斤(约1,188吨),价值约600万两白银(约合1.2亿美元)。

而林则徐决定用海水浸泡的方法来销毁鸦片,而不是用火烧的方法。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原因:用火烧的方法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呼吸和视力,甚至可能引起火灾。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木材,造成资源的损耗,而且木材也不易搬运和储存。

不仅如此,用火烧的方法不能完全销毁鸦片,还会留下一些残渣和灰烬,可能被人重新利用或提炼。用海水浸泡的方法可以彻底溶解鸦片,使之无法再被利用或恢复,而且还可以利用盐水和石灰的化学反应,加速鸦片的分解。

为了实施海水浸泡的方法,林则徐命人在海边挖掘了两个巨大的池子,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正式举行了销烟仪式。他亲自监督销毁过程,并邀请了各国商人、领事、传教士等外国人观看。他还邀请了广东省内外的官员、士绅、学子等中国人参与。他还让人撰写了《销烟记》和《销烟诗》等文稿,并刊登在《广州通商记载》等报刊上,以示天下。

销烟仪式持续了23天,直到6月25日才结束。期间共销毁了19,287箱和2,119袋鸦片,总重量2,376,254斤。林则徐还让人统计了销毁鸦片的各项数据,如每日销毁的数量、时间、地点、人员等,并制成了《销烟表》,以备查考。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展示了林则徐和清朝政府禁止鸦片贸易的决心和勇气,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意志和精神。

虎门销烟对英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激起了英国人的愤怒和报复,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虎门销烟也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的序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0 阅读:55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