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军赢得平型关大捷消息传开后,在国民党修械所劳作的刘贵福眼睛一亮。他秘密联系了4个人去延安,可临走那天却变成了16个人。正是在这些人的手中国,诞生了“中国第一枪”……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如同一束划破黑暗的曙光,迅速传遍全国,彼时,在国民党修械所里,刘贵福正埋头修理着枪械,他身旁的收音机里,传出激昂的播报:八路军在平型关与日寇展开激烈交锋,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精妙的战术,成功伏击日军精锐部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听到这个消息,刘贵福手中的工具猛地停住,他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激动与振奋,这些日子,刘贵福心里满是憋屈,他在修械所里整日制造修理枪械,可这些武器大多被国民党用于内部争斗,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如今,八路军在装备简陋的情况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将日寇打得落花流水,怎能不让他热血沸腾?那一刻,刘贵福心中燃起了一团火,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真正抗日的八路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贵福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远远不够,他悄悄联系了四位平日里和他一样对国民党不满、渴望抗日的工友,向他们倾诉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延安,加入八路军的队伍。 要知道,平型关大捷意义非凡,它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在日军疯狂进攻、大片国土沦陷的阴霾下,这场胜利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顽强抵抗的决心,它打乱了其侵华部署,为后续的抗战行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也让八路军的威名传遍四方。 在他们即将背着行囊出发的那一刻,工厂里竟有十几名工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李贵福本以为自己的计划暴露了,他要受到国民党的惩罚,谁知,其中一个工友开口道:“我们也要加入,八路军才是真正打鬼子的队伍,咱们一起去,为国家出份力!”就这样,出发那天,原本计划的4人队伍,直接壮大到了16人。 这16个人,怀揣着对八路军的信任、对侵略者的仇恨,毅然决然地出发了,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躲避着敌人的巡逻,遇到百姓,大家就帮忙干些农活,传播抗日思想,百姓们听闻他们要去投奔八路军,纷纷竖起大拇指,还热情地提供食物和住处,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抵达延安,受到了八路军的热烈欢迎。 在延安简陋兵工厂,刘贵福和工友大展身手,改造马克沁机枪时,缺设备少资料,他们凭经验智慧反复试验,造出了优良高射机枪,接着又自主设计制造“无名氏马步枪”,后改进成“八一式马步枪”,这款枪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色,凭借着精准的射击、稳定的性能,赢得了指战员们的一致好评。 刘贵福和这16位工友,他们是平凡的工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爱国之心,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勇敢地追随心中的信仰,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他们用双手铸造的不仅是枪炮,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尊严,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投身抗日事业,为抗战胜利汇聚起了磅礴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息来源:2024-03-01太原日报 ——贡献突出的太原兵工人)
抗战中,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上山
【4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