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洪剑涛说,2009年,我在黑龙江大庆拍戏,特意去看了一场二人转,结果舞台上全是黄段子,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相当低级,真的不堪入目,而且现场还有很多小孩在看。
2009年的北京,一场关于二人转艺术的争议在媒体上激起千层浪。这一年深秋,位于北京的"刘老根大舞台"正式开业,这个由赵本山倾力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演艺场所,吸引了众多文艺界名流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捧场。“刘老根大舞台”位于沈阳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中街,原为沈阳大舞台剧场,历史悠久,始建于1908年。这座百年老剧场,见证了沈阳文化的变迁与繁荣。2003年,赵本山率领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们开始在此演出二人转专场,并将剧场更名为“刘老根大舞台”,标志着二人转文化的再度崛起。2007年,本山传媒通过公开摘牌的方式收购了剧场,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文化品牌的建设。 2008年,本山传媒投入了近2000万元对剧场进行了大规模装修,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东北二人转的最高殿堂。经过改造的剧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艺术魅力,还融入了现代化的演出设施,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剧场外立面的“三层毛驴拉磨”成为了独特的地标,每当夜幕降临,毛驴随着欢快的节奏转圈,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看。剧场前的“快乐广场”上,演员们会随着热烈的东北大秧歌迎接四面八方的观众,热情而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使得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然而就在"刘老根大舞台"开业的前一天,演员洪剑涛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却意外引发了轩然大波。洪剑涛,1965年11月13日出生于北京,回族,作为中国内地知名男演员,他的演艺生涯充满了转折与突破。虽然早年因性格胆小错失了出演《闪闪的红星》的机会,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演艺梦想。1977年,洪剑涛进入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团,之后又进入空政话剧团,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尽管在1980年代中期因健康问题曾经面临困境,特别是由于出演话剧《大漠魂》时患上过敏性哮喘,他也没有放弃,坚持克服身体问题,继续投身于演艺事业。 1996年,他在古装剧《水浒传》中的表现使观众开始认可他深厚的演技。2002年至2007年,洪剑涛因在《炊事班的故事》系列中的出色表演为大众熟知,这一角色不仅展现了他对喜剧的驾驭能力,也让他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洪剑涛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喜剧形象,转型挑战更加复杂的角色,如在2007年的《房前屋后》中饰演硬汉形象谢伯达,展现了自己不拘一格的演技风格。各大媒体纷纷以"演员洪剑涛炮轰二人转"为题进行报道,一时间占据了多家媒体的头版头条。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洪剑涛在黑龙江大庆拍戏时的一次经历。 那是2009年的夏天,洪剑涛在大庆参与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在工作之余,他想要领略一下当地的民间艺术,特意去观看了一场二人转表演。然而,舞台上呈现的内容却让这位资深演员大失所望。表演中充斥着低俗的段子,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动作都显得格外粗鄙。更让他感到担忧的是,现场观众中还有不少未成年人。 正是这次令人不快的观演经历,促使洪剑涛在回到住处后,在博客上发表了那篇引发争议的文章。他在文中严厉批评了这种低俗的表演形式,呼吁这样的二人转应该离开舞台。文章的题目极具震撼力:《让这样的二人转离开舞台,不要弄脏我们神圣的舞台》。 作为一名资深演员,他曾多次观看过优秀的二人转演出。在他看来,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对这门艺术的尊重,他才会对那些庸俗化的表演方式提出批评。 然而,这场争议很快在网络空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洪剑涛的观点切中要害,指出了当前部分二人转表演存在的突出问题。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洪剑涛的预期。当他得知自己的博文被解读为针对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时,立即采取行动澄清误会。这次澄清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艺术创新与传统传承并不是对立的。赵本山推广的"绿色二人转",正是在保持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适当的革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