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俄罗斯人怕的不是什么北约或美国,而是怕普京离世,普京只要愿意继续干,俄罗斯人民也同意,他就能一直当总统到2036年。69岁了,扛着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家,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二十多年过去,老百姓心里挺佩服他,他确实把俄罗斯从低谷拉了出来。
1999 年除夕夜,莫斯科市民在零下 20 度的街头排队领救济面包。电视台突然插播一条新闻:车臣武装分子砍下俄军士兵的头颅,鲜血滴在《古兰经》上。
这个魔幻场景,正是普京接手俄罗斯时的真实写照 ——GDP 缩水 50%,黑手党控制 60% 的经济,军队连士兵冬衣都发不起。
转折点出现在 1999 年 12 月 31 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把烂摊子甩给名不见经传的普京。
这个前克格勃中校对着镜头立下 flag:"给我 20 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当时没人想到,这句话会成为改写历史的预言。
普京的三板斧迅速见效。
第一板斧砍向能源寡头:2003 年逮捕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将石油天然气收归国有。这招直接让俄罗斯财政收入翻番,从 "要饭国家" 变成 "能源银行"。
第二板斧整顿军队:2008 年俄格战争中,俄军 72 小时打垮格鲁吉亚,证明 "新面貌改革" 不是吹牛。
第三板斧更绝 ——2014 年吞并克里米亚,让俄罗斯从 "被欺负的北极熊" 变身 "敢亮剑的战斗民族"。
最绝的是民生牌。2012 年普京签署 "国家优先项目",承诺把石油收入的 30% 投入医疗教育。
圣彼得堡市民伊万诺夫回忆:"以前去医院要给红包,现在医生敢收就下岗。" 这种 "铁腕 + 福利" 的组合拳,让普京支持率常年稳定在 70% 以上。
但真正让俄罗斯人死心塌地的,是对 "混乱恐惧" 的集体记忆。2024 年列瓦达中心民调显示,68% 受访者认为 "普京是稳定的保证"。
这种心态像极了中国网友调侃的 "宁要盛世犬,不做乱世人"。当乌克兰陷入战火、中东乱成一锅粥时,俄罗斯人更珍惜超市里永远有廉价面包的日子。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普京的强人政治也埋下隐患:石油经济占 GDP40%,创新产业几乎为零;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中毒事件,让 "民主倒退" 的批评甚嚣尘上。
更微妙的是,年轻一代开始用 "普丁"(Putin 的谐音)玩梗,这种既无奈又妥协的态度,或许预示着某种变化。
现在的俄罗斯像辆高速行驶的坦克:车头是普京的铁腕领导,履带是能源经济的支撑,炮塔里装着核威慑。
但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当这辆坦克的驾驶员年满 83 岁时,俄罗斯会驶向何方?是继续 "普京时代",还是迎来真正的 "后普京时代"?欢迎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