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访苏进入倒计时,为了迷惑敌人,铁道部共动用了三辆一模一样可以任意调换位置的专列。大家本来以为安保工作已经万无一失,没想到列车仅出发一个小时意外就发生了,在铁轨中间发现了一颗手榴弹。
毛泽东主席一生仅有两次出国经历,而这两次都前往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毛主席亲自率领代表团乘坐编号为“9002”的专列访问苏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重大外事活动,也是新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共产党主政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对新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趟编号为9002的专列本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礼物,但蒋介石从未使用过,专列被解放军缴获并用于毛主席的出访。专列的设计十分奢华,其中包括一节瞭望车,挂在列车的尾部,车厢内装有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四周配有墨绿色窗帘,拉开窗帘,外面景色尽收眼底。在毛主席的车厢内,设施更为完善,设有会客室、卧室、浴室等,甚至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随时洗浴。
为了应对严寒,铁路技术人员对专列进行了多次改造,增强了保温设施,安装了专用取暖锅炉,确保车厢内的温度可以自由调控。此外,车厢内的地面铺上了厚重的纯毛地毯,以确保温暖和舒适。根据毛主席的生活习惯,专列内原有的软床被换成了一个既平直又有弹性的单人藤床,以便于他的休息。
专列的设计和改造体现了极高的细致和关怀,为了保证一切设施符合毛主席的需求,滕代远曾陪同周恩来一起到车库检查专列的各项设施,甚至亲自站在为毛主席登车准备的木板上进行测试。
1949年的新中国,刚刚揭开历史崭新的一页。百废待兴,要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主席决定亲自率团访问苏联,向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建设经验。
为了迷惑敌人,铁道部共动用了三辆一模一样可以任意调换位置的专列。大家本来以为安保工作已经万无一失,没想到列车仅出发一个小时意外就发生了,在铁轨中间发现了一颗手榴弹。
原来,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早就得到风声,得知毛主席即将访苏。他誓要借此机会置毛主席于死地,扳回国民党在大陆的一城一地。在他的部署下,国民党特务在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分别展开行动,图谋不轨。
危急时刻,中央决定由情报专家李克农亲自挂帅,秘密展开调查。李克农从截获的电报入手,很快在收款人"计爱琳"的身上嗅出了一丝蹊跷。对这个女人的秘密监控随即展开。顺藤摸瓜,侦查人员一路追踪,终于在一个小胡同里,找到了这个男人的住处。
一场突然袭击,将嫌疑人计兆祥猝不及防地擒获。一本写满密码的书,一把左轮手枪,都暴露了他特务的身份。但最关键的电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情报人员灵机一动,注意到了天花板上那朵格格不入的牡丹花。果然,拨开牡丹花,一部电台赫然在目。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计兆祥最终低下了头,交代了所有罪行。
中国的安保任务中,中央警备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要进入该部队,首先要求政治上绝对忠诚,家世清白,无历史问题,除此之外,成员还必须具备出色的相貌、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军事素质,以及高中以上的学历,这些要求使得能够进入此部队的人可谓是万中选一。特别是在特殊战备时期,该部队的戒备区域进一步扩大,他们负责的领导人驻地和重大活动现场有着多道关卡,任何无关人员都不能随意出入,包括该部队的领导干部,除非得到上级特别批准。
在毛主席的身边,有一批让敌人十分忌惮的警卫员,1953年2月,当毛主席南下视察工作途经南京时,毛主席去拜谒了中山陵。在这时,警卫员走到毛主席身边,悄声告诉他陈毅市长来了。毛主席微微一笑,心中既为能见到老朋友而高兴,又为陈毅的到来感到惊讶,便问:“陈老总不是在上海吗?”他随即意识到陈毅可能是来汇报工作的,于是让人将陈毅带了进来。
然而,毛主席并未预料到的是,陈毅进来后爽朗地笑着说:“主席,听说在武汉时,你下不了黄鹤楼了?”毛主席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起来,说:“我下不来呀,那是我想飞出来。”原来,毛主席到达南京后,还专程去武汉的黄鹤楼游玩,但当他走到广场时,突然被一位小女孩认出,立刻吸引了大量游客,结果整个广场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从而有了“毛主席下不了黄鹤楼”的说法。
在这段时间里,陈毅始终守在毛主席身边,特别是在毛主席走台阶时,忽然脚下不稳,打了个趔趄。陈毅立即上前扶住了主席。毛主席看到这一幕,笑着对陈毅说:“陈毅呀,你的这份心意我收下了,不过我没事,走路走得挺好的嘛!”
毛主席的第一次苏联访问的安保工作就由汪东兴全权负责,这意味着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完全依赖于汪东兴。汪东兴自己回忆道,抵达莫斯科后,他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毛主席与斯大林会面时,汪东兴不吃不喝,守在隔壁房间,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确保毛主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