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原配好!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再婚生子,晚年时的廖静文,提起她的再婚,总是忍不

蜀山史道道 2025-03-28 09:38:41

还是原配好!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再婚生子,晚年时的廖静文,提起她的再婚,总是忍不住哽咽: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提到徐悲鸿,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擅长的马画。他的画风奔放,马匹栩栩如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然而,与事业的辉煌相比,徐悲鸿的感情生活却充满了波折。他一生多情,曾爱上过自己的女学生,最终引发了与妻子蒋碧薇的巨大冲突。蒋碧薇愤怒之下提出离婚,并要求了一笔巨额分手费:100万元现金、100幅徐悲鸿亲自创作的画作、以及丈夫珍藏的40幅古画。此外,她还要求每月4万元的生活费,并将孩子带走。此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社会的焦点。

作为一位艺术家,徐悲鸿一生深受任伯年影响,他尊敬任伯年,并认为自己是任伯年的“后身”。他出生的那一天恰好是任伯年去世的日子,这一巧合让徐悲鸿对这位大师充满崇拜。由于生活拮据,徐悲鸿常常不得不通过交换的方式来获得任伯年的作品,而非直接购买。他最初每三四张自己的画作才能交换到任伯年的一幅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四十年代,他仅用一张自己的画就能换取任伯年的作品。

1929年,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成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上任后,徐悲鸿力图改变北平画坛的风气,他聘请了齐白石担任教授。当时的北平画坛存在严重的保守势力,大家主要推崇模仿古人,很少有人敢于创新。齐白石本是一个木匠,画风独特,充满了大胆创新的精神。

徐悲鸿上任后,特意乘坐四轮马车前往齐白石家中,向他表达诚挚的邀请。齐白石听后感动至深,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木匠,怎么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徐悲鸿却笑道:“您不仅可以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您还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他说道,“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北京的深秋,徐悲鸿纪念馆内游人寥寥。年迈的廖静文坐在展厅的长椅上,目光久久停留在墙上那幅《奔马图》前。她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来到纪念馆,静静地凝视着这些熟悉的画作,仿佛透过这些笔触,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

有记者来采访她时问起再婚的往事,廖静文的眼眶瞬间湿润。她摇着头,声音微微颤抖地说,还是原配好!那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说这话时,她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展厅里的画作。在她心里,徐悲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她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伴侣。

1931年,年仅18岁的廖静文在重庆与徐悲鸿相识。那时的徐悲鸿已是蜚声艺坛的名家,但在廖静文眼中,他更像是一位谦和的长者。两人相识之初,徐悲鸿就向她展示了自己的画作和收藏,为她讲解中西方艺术的异同。在相处的日子里,廖静文渐渐被徐悲鸿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所打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带着廖静文辗转来到新加坡。在那里,她不仅是徐悲鸿的妻子,更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每当徐悲鸿作画,她都会在一旁帮忙研墨、铺纸。有时徐悲鸿忙于创作,她就负责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让徐悲鸿能够专心投入艺术创作。

战后回到北京,徐悲鸿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工作愈发繁忙。廖静文除了照顾家庭,还要协助徐悲鸿处理公务,整理画作。她亲眼见证了徐悲鸿如何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奔走操劳,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位艺术家对祖国美术事业的赤诚热爱。

徐悲鸿在1919年到1927年的学习期间,游历了西欧的多个国家,深入研究西方美术。在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博物馆中,他被历代大师的作品深深震撼,激动不已。期间,徐悲鸿不仅临摹了大量名作,还画了许多习作。

他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和资料,结果几度捉襟见肘,面临生活困难。为了筹集资金,他曾中途返回新加坡和上海,但尽管如此,他的经济状况依旧没有好转,最终只得再次前往新加坡。不久后,徐悲鸿接到消息,妻子蒋碧薇怀孕,这一消息意味着他长达八九年的留学生活终于画上了句号。

1939年,徐悲鸿来到新加坡举办了一场筹赈作品展览会。展览上,他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收集了大量画作进行义卖。捐款者只需捐赠100法币,便可获得徐悲鸿的作品一幅;捐赠200法币,则可指定画作内容,由徐悲鸿亲自创作。这场展览从早到晚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甚至据说当时新加坡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个人参观过徐悲鸿的画展。

展览最终筹得15398元9角5分法币,徐悲鸿毫不保留地将这笔款项捐赠给了祖国,用于抚养广西抗日第五路军阵亡烈士的遗孤。1940年,他又前往印度讲学,并在此地再次开展筹赈活动,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的画展顺利举办,并将筹得的款项再次捐赠给祖国。

1937年底,徐悲鸿以接近万元的巨款,再加上七幅自己的作品,从一位德籍人士手中购得一幅唐代《八十七神仙卷》。一天,空袭警报突然响起,徐悲鸿与其他人一起跑入了防空洞。警报解除后,他回到住所,却发现门锁被撬开,《八十七神仙卷》以及他另外30多幅作品都不翼而飞。失去这幅国宝级的画作,让徐悲鸿痛心不已,他的血压骤然升高,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