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DeepSeek以开源等特性引发AI算法与应用变革,同时AI爆发凸显算力紧缺,算力资源成为产业竞争关键。在芯片指令集架构上游,国外厂商主导的x86、ARM架构相对封闭,依赖授权,存在技术自主性风险,开源的RISC-V由此迎来发展契机,在多层面持续推进。
RISC-V完全开源,免费使用、修改与扩展,由国际基金会定标准,不掌控技术,兼具低功耗、灵活定制优势,在算力紧缺与地缘政治风险下备受期待。虽曾被认为性能有“天花板”,但如今借助硬件加速器等优化手段,有望满足AI等多领域需求。我国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IP、玄铁C930服务器芯片等成果,验证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可行性,中科院包云岗称其正引领芯片设计范式革命,开辟中国芯片自主新赛道。Omdia报告预计2024 - 2030年RISC-V处理器出货量年增近50%,2030年达170亿颗,占全球近四分之一份额,AI处理器出货超5亿颗。
多地政府出台RISC-V生态支持政策。上海浦东建“RISC-V生态街区”,以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为核,扶持中小企业,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与科研院所,建技术平台、育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北京亦庄2024年12月发布行动计划与标准体系,开放十大场景,目标2030年产业规模超500亿元;香港特区政府促AI及RISC-V开源芯片发展,港投公司投资赛昉科技,合力构建垂直创新链。
不过,RISC-V应用有难题,包云岗指出要攻克工具链短板、标杆案例缺失、人才缺口“三座大山”,ARM架构CPU芯片企业负责人称其生态IP资源不足,商业闭环难成,自研成本高且生态碎片化。但国内开源机构近年创新,让人看好其前景,如2021年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成立攻关关键技术,2024年阿里达摩院牵头“RISC-V无剑联盟”加速产业化,业内认为其商业模式有很大探索空间。
RISC-V架构发展迅猛,15年走完其他架构30年路,2015年首款物联网芯片落地,2024年英伟达年出货10亿颗内核。头部芯片厂商助力生态共建,众多国内芯片企业加入IP开发,如达摩院玄铁已授权300多家企业,出货超40亿颗;芯原股份牵头专利联盟、推进客户项目;国芯科技开展指令集研究,推出相关芯片;乐鑫科技自研处理器产品线收入高增长。研究领域,中美欧成创新三角,RISC-V在多应用领域与技术方面成学界研究焦点,整体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海通证券称中国在RISC-V生态建设处第一梯队,技术与应用贡献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