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学者:美国对华政策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对俄政策相似,美国是把中国当作俄罗斯对待,但这将犯下巨大的战略错误。美国对华和对俄政策的本质都是推动国际孤立,挑动竞争对手与邻国矛盾冲突。 近期,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军事政治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美国正在用对待俄罗斯的方式来对待中国,这种战略选择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专家们认为,美国对华和对俄政策的本质都是试图推动国际孤立,并在地区层面挑动矛盾冲突。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从近年来美国的具体政策行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战略思维的轨迹。 在经济领域,美国对华对俄采取了惊人相似的手段。从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经济制裁,到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设置贸易壁垒,美国正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削弱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美国频频出台限制措施,试图切断两国获取先进技术的渠道。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也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动荡。 在军事同盟方面,美国的战略布局更显示出明显的相似性。通过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形成军事压力,同时在印太地区强化美日澳等军事同盟关系,构建所谓的"小北约"来围堵中国。最近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的讲话更是直接将亚太地区定位为"美国的主要潜在战场",这种军事化倾向引发了地区国家的普遍担忧。 在舆论战和信息战层面,美国同样采取了类似的策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和国际场合,美国不断强化"中俄威胁论"的叙事,试图在国际社会中孤立这两个国家。这种做法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抵制。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这种对抗性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美国在中俄周边国家的政策也呈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加强军事存在、提供经济援助等方式,试图将这些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但是,就像在俄乌冲突中看到的那样,这种做法往往会激化地区矛盾,甚至导致武装冲突。正如俄罗斯专家所警告的,美国似乎在尝试将"乌克兰模式"复制到亚太地区,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事实上,美国这种将对俄战略简单套用到对华政策上的做法,忽视了中国与俄罗斯在国情、发展阶段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差异。这种战略选择不仅可能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也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当前的国际形势需要的是对话而非对抗,是合作而非孤立。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战略误判,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使美国决策层将新时代的国际关系简单地归结为意识形态对抗,忽视了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思维定式下,美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认知偏差,将中国的和平发展曲解为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存在重大缺陷。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与冷战时期的苏联不同,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技术限制来遏制中国发展的做法,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近期的香格里拉对话会清晰地展现了美国战略误判的现实影响。来自42个国家的约50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包括大量部长级官员和高级国防官员。与会国家普遍表达了对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的关注,而非跟随美国的对抗性政策。这种反应表明,地区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对话与合作来维护和平与发展。 东盟国家的态度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些国家虽然与美国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安全合作,但他们更看重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不愿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他们的务实选择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也说明美国试图构建排他性阵营的做法正在遭遇挫折。 在美洲地区,这种战略误判同样面临挑战。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更关注移民、就业等切实问题,而非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议程。墨西哥拒绝参加美洲峰会并计划实施新的移民安置计划,这种独立自主的立场显示出美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美国的战略误判已经开始显现其负面后果。首先,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受到干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共同挑战的能力被削弱。其次,美国的制裁和限制措施打断了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遇。最后,这种对抗性政策反而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促使更多国家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面对这些现实,国际社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试图通过制造对立来维持霸权的做法,既不符合历史潮流,也难以获得广泛支持。各国需要的是包容性的国际秩序,而非零和博弈的对抗格局。
俄学者:美国对华政策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对俄政策相似,美国是把中国当作俄罗斯对待,但
梦幻的星辰里
2025-03-27 18:17:41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