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民众爆发了!原本以为掌控日产30万桶的油田可以获得资金和支持,结果这次损失惨重,设备停运损失超过1亿美元,由于加不起油,很多人选择用毛驴出行,整个国家城市交通濒临瘫痪。 一场突如其来的“驱逐令”,让非洲西部的尼日尔与中国石油企业的关系骤然紧绷。尼日尔军政府先是驱逐了三名中石油高管,紧接着关闭了中资酒店,冻结了企业账户,还对外声称要彻查所谓的“歧视性经营”。 当尼日尔军政府宣布驱逐中资团队的那一刻,或许他们并未料到,这场看似捍卫资源主权的“胜利”,会如脱缰野马般迅速演变成一场灾难。 尼日尔,这个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国家,虽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日产原油可达30万桶,却因长期的贫困与落后,基础设施近乎为零,发展举步维艰。自2003年起,中国企业怀揣着合作共赢的愿景,踏入这片土地,开启了与尼日尔长达22年的携手征程。 2008年,中国企业更是豪掷50亿美元,助力尼日尔开展石油勘探与建设工作。在漫长的合作岁月里,中方不仅为尼日尔带来了大量资金,还投入了先进的技术与专业人才。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打造了涵盖油田开采、炼油加工以及油气管道运输的完整石油产业链。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二家中资钢厂,为当地创造了海量的就业岗位,极大地推动了尼日尔的经济发展。在尼日尔军政府面临财政困境时,中石油还提供借款,期望帮助其缓解压力。 然而,随着驱逐令的下达,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方人员的撤离,使得油田开采、炼油等关键环节瞬间陷入混乱。大量先进设备因缺乏专业人员维护与操作,被迫停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 更为严重的是,石油产业的停滞,致使国内燃油供应急剧短缺。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许多民众即便有钱,也加不到油。无奈之下,不少人只能重新拾起古老的出行方式——骑毛驴出行。 原本指望凭借石油资源获得资金支持、实现经济腾飞的尼日尔,如今却因这一短视之举,陷入了更深的困境,这又怪得到谁呢? (参考信源:环球网)
尼日尔民众爆发了!原本以为掌控日产30万桶的油田可以获得资金和支持,结果这次损失
自然知道
2025-03-27 13:21:11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