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不是西方专项。前两天美国副总统万斯谈理想的全球化秩序,认为发达国家就该玩高端制造业,造飞机搞芯片那种;发展中国家老老实实干中低端,组装手机、缝衣服就行了。但有些国家不甘心只拧螺丝,学会了设计,还挤进了高端市场,美国人觉得自己被夹在中间,日子不好过了。比如iPhone,设计得是加利福尼亚的,组装就得深圳来,谁也别想着跨线。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崛起时,美国也是这么说的;90年代韩国发展时,美国还是这么说的。现在轮到中国了,他们又搬出这套说辞。说白了,就是想把发展中国家永远锁在产业链的低端。 回顾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哪一步不是在西方的打压中走过来的?从最初的"两弹一星",到后来的高铁技术,再到现在的芯片突围,哪一样不是在封锁中突破的?正是因为经历过这些,我们才更明白: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只能做代工的国家了。华为的5G技术领先全球,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商业运营。这些成就告诉我们:中国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为什么这么紧张?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不仅在学,而且学得很快,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超过他们了。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都是未来的制高点,中国都有不错的表现。这让他们坐不住了。 看看美国这些年的动作:对华为的制裁、对中芯国际的限制、对中国留学生的刁难。这哪是什么公平竞争,分明就是要把中国死死按在产业链中低端。但他们错估了一点:中国的发展意志和创新能力。 再看看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印度想发展高科技,但基础工业跟不上;越南想承接产业转移,但创新能力有限;巴西想突破高端制造,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反观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创新能力、庞大的市场规模,这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美国人说得对,他们确实被"夹"在中间了。上有中国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下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低端市场的追赶。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固守既得利益、阻碍他国发展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谁能够独霸技术的时代了。想靠封锁和制裁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中国有14亿人口的市场,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创新动力,这些都是任何制裁都打不垮的优势。 最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方向是对的。现在回头去做低端代工?不可能的! 所以说,美国人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过时的。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谁也别想垄断创新,谁也别想永远占据产业链高端。真正的全球化,应该是各国在公平竞争中共同发展。 最后要说的是,继续发展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中国进入高端制造业?那就更要加快创新步伐。他们想制裁中国企业?那就更要加大研发投入。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中国已经没有退路了,也不需要退路。 这就是现实:要么被人卡脖子,要么自主创新。中国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虽然艰难,但绝对是正确的。未来的竞争,不在于谁能限制别人,而在于谁能真正创新。这一点,美国人或许还没有想明白。
前些天去了一趟中美洲,能更理解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如此焦虑中国。打个比方: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