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复旦教授朱东润被批,68岁妻子不堪折磨悬梁自尽。朱东润抱着妻子悲痛欲绝,突然,一张纸条掉在地上,上面写着:钱在口袋里。 “宝镜香残秋漏冷,戍楼天远报书迟。但愿他生重觌面,一生长得伺蛾眉。”这是朱东润在作品《李方舟传》里面对妻子表达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诗词。 而朱东润和妻子邹莲舫的婚姻,竟然是由包办婚姻开场。 年轻时的朱东润是一个进步学生,当听到袁世凯称帝后,敢于直接放弃自己的学历,也要冲进人群声讨袁世凯的窃国行为。 但家人却根本不聆听他的想法,直接将一个所谓“门当户对”的邹家之女嫁给了他,那时朱东润还不知道发妻竟然真的会是他的一生所爱。 但不管怎样,就算是为了家人,朱东润在被迫结婚后也只好接受自己妻子是邹莲舫的事实,从此开启了他原以为会枯燥无味的婚姻生活,而两个人一过就差不多半辈子,如果妻子不自杀,那两人将会在来年度过金婚五十年的纪念日。 朱东润改变对妻子的刻板看法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的,在年轻的朱东润眼中,自己的发妻应该是一个不会识文断字,没有新时代该有的见识的女人,但邹莲舫的改变却让他在后来眼前一亮。 原来,邹莲舫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搞学问的,在忙完家务和照顾公婆的间隙,也会抽时间读书写字,后来还能够和朱东润讨论一些历史典故。 在朱东润再次走上讲堂为学生讲课后,邹莲舫也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朱东润回家就能享受安逸的家庭生活,这让朱东润感到自己以前看问题的幼稚。 后来抗战爆发,朱东润虽然已经和邹莲舫感情培养出来了,两人只要在家就如胶似漆,但是为了民族大义,朱东润还是选择前往四川,参加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对抗,他也要发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光。 作为先婚后爱的典范,朱东润在长达八年的分居时间里一直没有改爱他人,邹莲舫就算在老家过得再不好,也不会给丈夫那边带来什么麻烦。 等到战事平定,一切就等日本人投降的时候,邹莲舫才托女儿给还在前线的丈夫送来了蟹油,看着香喷喷的蟹油,朱东润吃着吃着就哭了。 他是在前线中为数不多没有与发妻分道扬镳的学者。 建国后,朱东润本来以为会和妻子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前十几年还真是这样,国家百废待兴,像朱东润这样的传记学者也有自己要做的事,相对应得,两夫妻俩自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当时邹莲舫被分配到丈夫的学校帮助建立复旦大学的学校食堂,由于其天真烂漫,自然有一些人便找到了可以左右邹莲舫夫妇的机会。 进入动乱十年,因为朱东润所写的《陆游传》颇具反抗主义精神,被斥责为歪理邪说,朱东润的原稿被撕毁,还天天拉朱东润去接受批判。 妻子邹莲舫见到丈夫被这样对待,自然极力维护,可是越是这样做越是递给了别人诬陷她的把柄,可谓是有什么脏水就往邹莲舫身上泼什么脏水。 邹莲舫性子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极度的具有抗争性,眼见着自己的丈夫被拉去游街,自己的名声遭遇诋毁侮辱,儿子们都被送去农村改造,孙辈也由于他们老两口遭遇不公,一时心急,在写完给自己丈夫的离别信后,不堪其辱的邹莲舫上吊自杀。 朱东润发现妻子绝笔信后,哭成看泪人,但他还是选择继续坚持,他要等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那一刻。 直到“四人小组”被粉碎后,这位国内数一数二的传记大家又写了一部关于普通农村妇女的传记书,名为《李方舟传》。 其实,其传记主人公原型就是他的妻子邹莲舫,因为“李”音似“莲”,而“方舟”就是“舫”这一字的改写。
1968年,复旦教授朱东润被批,68岁妻子不堪折磨悬梁自尽。朱东润抱着妻子悲痛欲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3-27 09:41:13
1
阅读:5173
用户16xxx10
真爱一生!
用户16xxx46
真爱!
一个老头
真爱不在你有多高的问,两人差距那么大,却爱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