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漯河,发现不一样的美之许慎文化园】为一个漯河人,关于许慎和《说文解字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2025-03-26 23:26:02

【换个角度看漯河,发现不一样的美之许慎文化园】为一个漯河人,关于许慎和《说文解字》的最初了解,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中期,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的许南阁祠。之所以它被很多人关注,源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老郾城县城以及它的左边就是老郾城一高(现在的漯河四高)。大家大多是送孩子上学,顺便到许南阁祠参观一下,这样许南阁祠才一传十十传百,传开来了。 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许慎故里、许慎墓冢在哪里。即使知道在漯河东召陵镇许庄村,由于距离太远,许庄村又偏僻,交通也不便利,纵然有拜谒许慎墓冢的想法,实现起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许慎文化园呢。 进入2000年后,漯河市有关部门才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名人许慎和《说文解字》传统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进行开发与研究。让漯河有历史文化厚重感,许慎和《说文解字》就是一种名片,一个发展的密码,在漯河的文旅发展中,熠熠生辉。 2008年9月,以许慎墓为核心的许慎文化园开始破土动工。于是,这座占地150亩地,园区建筑按照中国传统规制对称,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依次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构成了文化广场3.2万平方米;中心展区3.3万平方米,墓冢保护区4.3万平方米的等构成的规模宏大气势庄重威严的文化园区。2014年4月入选国家4A级景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许慎和《说文解字》在漯河怎么就突然火了,当地人童叟皆知呢?在许慎文化园之许慎墓前的最西边的一通石碑,“重修许慎墓碑记”中找到了答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叫许嘉璐。许先生受训诂学研究会之托,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许慎故里,寻找许慎足迹。经过查找最终确认了许慎墓址。许嘉璐先生回到北京向学界募捐,又向河南省文物局申请了专款,整修了墓冢,重修了墓道,种下了翠柏,之后立了西侧这通 “重修许慎墓碑记”碑。 这段文字确立并佐证了许慎故里和许慎墓就在河南郾城召陵镇许庄村。为以后的开发许慎文化园奠定了坚实的学术考证基础。坊间有一种传说,许慎和许嘉璐有一定的渊源。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天下许姓是一家嘛,许嘉璐多年从事语言学与研究工作,著名语言文字专家,他针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极具权威性。 从漯河市龙江路北侧的迎宾广场进入向许慎文化园走去,你会看到6根造型独特的石柱,分别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据说这是许慎关于这六书的定义和字例。 从大门进去,依次会看到翰林阁、影壁、汉字大道、独占鳌头、字形牌坊、许慎塑像、祭拜广场,就来到了许慎墓冢。 许慎墓冢高约5米,底径约16米,墓前有三通碑。墓前正中的一通石碑,正中竖排题刻“汉孝廉许公之墓”七个大字。七个大字左侧一行小字为: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8年)郾城知县温德裕所立。 墓东侧为“许夫子从祀文庙碑记”碑。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郾城知县王凤森所立。这通碑介绍了清代光绪皇帝下旨,把许夫子的牌位移入孔庙的经过,自此许慎同孔子一样接受世人祭拜。这对于中国文化名人来说是一个至高的褒奖。 在许慎墓周围的青松翠柏上,游客总能看到一些小卡片悬于枝头。我顺手捡起一张被风吹落的卡片,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段话:“隶书友今天的花,是所有植物花朵的名称。下面的化是上下颠倒的人,寓意花的盛开不是凋零的开始,同时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下方署名:伊坪小学《趣游汉字王国》社团张东煜、杨琬宁。 每年九月开学和每年的六月,总有莘莘学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叩拜许慎,许下心愿,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学校。 许慎文化园是一个以中轴线为界东西对称分布,构成景区。东西两边诸如说文馆、叔重堂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魁星亭、字圣碑林、经学故事长廊、汉字故事长廊,都可以驻足观看,用心感受。相信你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和感悟。

0 阅读:0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