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加班异化,与古代和雇异化,性质一样吗? 这得从唐高宗一道诏令,先看一下古代

六福的雅士 2025-03-26 11:27:07

现代加班异化,与古代和雇异化,性质一样吗? 这得从唐高宗一道诏令,先看一下古代政府怎样用经济手段侵夺民财,才能得出结论。 仪凤二年(677年),李治所颁的《申理冤屈制》中提批评官府“事繁则诈起,法弊则奸生。.…或于所部,频倩织作;少付丝麻,多收绢布。或营造器物,耕事田畴;役即伍功,雇无半直。又境内市买,无所畏惮,虚立贱价,仰取货物,实贪利以侵人,乃据估以防罪。” 一,白话文 “事务繁冗则欺诈滋生,法令败坏则奸邪横行……(官府)有的在辖区内频繁征调百姓织作,却少付丝麻原料,多收绢布成品;有的强迫百姓营造器物或耕种官田,役使时要求超额劳作,雇佣时却压低工钱。此外,官府在境内‘和市’(官方采购)时肆无忌惮,虚报低价强取货物,实为贪利侵夺百姓,事后却按虚估价格定罪以掩盖罪行。” 二,关键概念解析 - **和市**:名义上是官府按市价向民间采购物资,实则常以低价强征。 - **和雇**:官府雇佣民力劳作,本应支付报酬,但逐渐变成变相徭役。 三,尽管朝廷对此提出批评,但因政府开支日益增大,逐演变成以「和市」与「和雇」的形式向百姓征敛。 亦即从此时起,「和市」与「和雇」这些原本的官方经济手段,已演变成正税之外的额外赋税,成为实际上的侵夺民财的手段 四,“役即伍功,雇无半直”解析 “伍功”是唐代官府徭役制度中的一个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1. **字面解释**: - **“伍”**:指五人一组(古代基层单位,如“什伍”“行伍”)。 - **“功”**:指工作量或劳动定额(如唐代“功”常指一人一日的标准劳作量)。 - **合解**:“伍功”字面可理解为“五人份的工作量”,即**超额征发劳力**。 2. **制度背景**: - 唐代徭役本有法定标准(如每人每年服役20天,称“正役”),但官府常违规加派。 - “伍功”在此语境中指**强迫一名役夫完成五人份的劳作**(远超法定负担),属于典型的盘剥行为。 3. **与后文对应**: - 下句“**雇无半直**”指官府雇佣民夫时,支付的工钱连市场价一半都不到。 - 前后对比凸显官府的双重压榨:**徭役时加量,雇佣时克扣**。 五,史料中的深层问题 《申理冤屈制》揭露的现象,实为唐代租庸调制度崩坏的缩影: - **法定徭役异化**:本应“轻徭薄赋”,却变成“伍功”式酷役。 - **经济手段扭曲**:“和雇”“和市”这些本意为市场化的政策,沦为变相征税。 六,类比 1,一直到唐宪宗时的806年,即从唐高宗以来又过了130年,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意思是卖炭翁准备换一年生活费的一车炭被官府强迫征收,只给了一点薄薄的绸纱系在牛头上当做一车炭的价值了 2,类似今天企业强迫员工完成5倍工作量,却拒付加班费,还美其名曰内卷,性质一样,应属于系统性剥削。 资治通鉴,冯唐成事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