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真实想法:大多数国家都希望中国和美国干一架,包括俄罗斯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只要这两个国家干上了,他们就可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崛起为世界大国,而俄国则正经历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的几十年里,美俄的矛盾逐步加剧。 1917年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布尔什维克政党上台后,美国政府对布尔什维克政权采取了敌视态度,并在日俄战争中支持了日本。 二战期间,虽然两国曾因纳粹德国而合作,但战争结束后,美俄关系的紧张再度升级。 冷战时期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核武器的竞赛中,直接导致了全球安全局势的动荡。 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部分遗产,似乎趋向与西方接近。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更是逐渐恢复了其强硬的外交政策。 与此相比,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深受战火摧残,美国当时的策略相对简单,只是通过援助,在亚洲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在二战后,中国面临的是一片废墟,而美国认为,在这样一个贫弱的国家,少许的外援就足以维持局势。 实际上,中国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救赎的希望。 中国选择自主自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的国力逐步增强,尤其是在核武器研发的突破后。 美国意识到,曾经的弱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 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找到了合作的空间。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开始向世界展示其全新的面貌。 两国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互利共赢的局面使得两国经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发展。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经济逐渐疲软,且其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也与日俱增。 美国当时的总统奥巴马,虽然表面上提倡与中国的合作,但其政策实际却暗藏着对中国崛起的质疑。美国国内认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了便宜。 到了特朗普时代,特朗普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在关税战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双方的对抗愈演愈烈。 然而,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制造业的转型。 同时,中国并未放弃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合作空间。 中国并不以战斗为目标,而是始终坚持和平发展。 即便如此,美国则视中国为威胁,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上。 今天,美国在面对中国崛起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无论美国如何施压,中国始终强调发展的独立性,并努力维护国家的主权。 另一方面,德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令人注目,尤其是德国新任驻华大使贺岩的突然去世。 贺岩在2021年接任驻华大使职位。 在默克尔总理16年执政即将结束之际让一些政治力量涌现,竞相争夺即将空缺的总理职位。 部分政客在竞选中热衷于抨击中国。 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化,一些政治人物提出了对中国加征关税、关注中国人权等议题。 此时,一位波恩大学的教授在公开文章中探讨了德国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立场。 文章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德国似乎无法避免在中美对抗中选边站的压力。 尽管德国学者在某些领域主张中立,但若中美发生战争,德国很可能会支持美国。 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德国作为北约成员国,确实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支持美国的义务。然而,这种义务是否会在现实中付诸实践,依然是一个问题。 台海或南海等地区与德国相距遥远,若发生冲突,德国的地理距离和参战动力都将成为考虑因素。 即使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参与远东的冲突。德国海军的规模有限,其军力与中国相比差距明显。 但中德贸易额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德国的汽车、电气、机械等产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庞大的需求,如果中德关系因战争而恶化,德国经济将遭受严重冲击。 即便在政治上出现强烈的反华情绪,德国经济也不可能轻易放弃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1]洪朝辉.共享文化价值研究——20世纪中美关系案例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48(1):16-34
世界的真实想法:大多数国家都希望中国和美国干一架,包括俄罗斯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觉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26 10:39: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