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太多,确实不喜欢?宫崎骏时代的日本动画也“落幕了

令狐伯光体 2024-04-13 14:00:48

文|令狐伯光

今天还是聊聊宫崎骏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吧,这电影肯定是抽象的,观众失望也是正常的,就像在生命的最后与人交谈自己的一生,回忆不起那些太久远的事情,只剩下结论和一点点感觉,别人听起来就很难感同身受。

这部作品作为宫崎骏最后的收官之作,也是宫崎骏最后的自由。属于是自己看的满意,不掺杂过多的商业因素,自已一生的所思所想所感,短短两个小时,不去过度关注一般来说看的云里雾里的很正常。

我看的时候也在想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不感觉无聊,因为再抽象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思考,仅仅是浅显的欣赏绚丽的画面,本能的、模糊的共情,就已经觉得这是世上为数不多的好电影了。他没有想要对我解释什么,只是在叙述自己的一生,好与坏不做评价,别人理解不了也无所谓,在最后只是要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电影看下来我就是知道它有很多很多隐喻,但我就是懵逼,看完下来也不能说它不好,因为我觉得是我不懂,感觉好像应该再了解些什么,去挖掘它的隐喻画风还是那个画风,治愈又美丽。

但是这个故事吧我是真的懵逼,好像懂了点啥,但是抓住的是烟,转瞬即逝。普通观众喜欢看宫崎骏之前动画,没有去了解他生平和日本历史,其实很正常。

不仅仅是宫崎骏新片?这几年,很多电影越来越“抽象”

上一篇写这电影的文章,我说过这电影挺像去年国产电影《河边的错误》,有些解读确实走火入魔了,你主要结合创作者时代背景去看,解读基本上是正确的。《河边的错误》原著作者余华所在河殇派,宫崎骏所在日本战后一代。

其实,如果你把目光只放到日本创作者也一样,不止是日本战后一代。

这部电影的评价了和去年新海诚的《铃芽之旅》一样,一句话概括你活这部电影:碇真嗣(庵野秀明)的父亲碇元堂(宫崎骏)自己拍了一部《EVA:终》(吉卜力:终)但是用碇真嗣(牧真人)的视角来描绘他几十年的人生。

如果《你活》是一道大门,那这部纪录片就是打开这道大门的钥匙。我看的时候就感觉宫崎老爷子不会被痞子传染了吧,尤其是电影开头男主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周围的人好像有什么东西瞒着他的样子,让我一瞬间有了eva的即视感。

充满了《eva味》的意识流,关于母亲--男孩的探讨,只能说味太冲了,画《巨神兵》的小伙子深刻的影响了业界。

还是那句话,要看懂这部作品的隐喻其实也不难,这部作品的反战是摆在明面上,鹈鹕代表着二战的日本,“没有鱼可吃”暗示日本资源匮乏,“想飞的更高最后失败”这句话可以两层含义理解,一个是日本发展受限,另一个是日本殖民(二战)失败。

舅公指明治维新的日本(这点太明显了),男主角真人指的就是现在的日本和宫崎骏希望的未来的日本,鹦鹉大王就是军国主义。尤其是鹦鹉大王破坏了舅公创造的美好世界,更是明示了军国主义下,明治维新时期的梦想蓝图彻底被粉碎。

亲情戏友情戏也不错,真人刚开始因为接受不了夏子(一直说敬语等),到后面可以叫夏子妈妈,友情戏很明显了。但说实话还是比较生硬,不过可以理解,毕竟真的可能是告别作了,夹带私货很正常。

苍鹭的原型是吉卜力三驾马车之一的铃木敏夫,亡灵世界里的舅公原型是已逝的吉卜力三驾马车之一的高畑勋。雾子(老年、青年)的原型是宫崎骏已逝的挚友、色彩师保田道世。火美的原型是宫崎骏已逝的母亲宫崎美子。

宫崎骏曾说要是能再见到母亲希望她是年轻、活力的样子。所以在亡灵世界重逢时,宫崎骏终于见到了没有生病、没有家庭重担的妈妈(萝莉妈妈)。这些都表明宫老爷子其实是在用这部电影来描述自己的人生。

宫老爷子想告诉我们:这是宫老爷子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去选择,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认为如果一味的去借鉴本不属于自己人生的经验,那么很有可能吃苦头。

宫崎骏成了姜文?不全是,但是导演界越来越“放飞自我”

这部作品老爷子完全放飞自我,全都是隐喻。说白了就不是爆米花电影,票房怎么样对宫老爷子来讲是无所谓的,只要有人看懂,那就是值得的。以前宫崎骏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带点商业化,去服务观众的同时加上自己的东西。

而这部电影真就是老爷子给自己做的,难怪上映前如此低调零宣发,比起迎合主流市场的商业动画,这分明是一部极其任性的私人自传,电影就不是奔着“有趣”去的,不过老爷子八十多了想任性一把也能理解。

我感觉宫崎骏和庵野秀明一样都被束缚在了哪里,不同的是庵野秀明是在被束缚《eva》里了,所以小说漫画tv剧场版游戏一次次不停的在堆砌eva,痞子最后可能也感觉到了痛苦吧,所以Q里想抛开一切写一个新的故事,终又用“少年终归是要长大的”作为结尾。

宫崎骏又是另一个极端,他没被困在自己的作品里,却被困在了宫崎骏这个名字,或者说这个名字所取得的成绩中,一部商业电影又不是一个小圈子的短视频,他凭什么认为观众可以知道他那些所谓的符号隐喻

我看新闻电影在日本上映时连日本人都一脸懵,而这些隐喻对于大部分观众又不能在不影响观感上呈现,如果在观影后还要花费时间去看解读隐喻,才能凭凑出属于自己的理解,那么这部电影无论是谁拍的都算不上成功吧

我感觉现在越来越多导演都陷入这种创作者自己嗨,搞隐喻供解读的那种情况,但是大众其实是不太喜欢的,国内姜文,之前陈凯歌《妖猫传》,再到扎克施耐德之前,还有诺兰,包括宫崎骏等等。

你硬要说这些作品是烂片不至于,但是多数人肯定是不喜欢了。

其实好评的观众就是粉丝和影迷居多了,想要看的更深入,去了解宫崎骏老爷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他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反战”可以概述的,我本人不是宫崎骏的忠实粉丝,但是确实分析过一阵他的精神。

宫崎骏本人早年是个铁血的全赤,但是日本那边的左行为太搞了,失败理所应当,他肯定会失望;但是他又不愿意倒向现在日本统治者那种思维,于是慢慢变为“要立一个和谐友善的哲人王”的思维(大概是这样,幽灵公主里面的山神其实就是这个意向)。

近几年,他老人家看到霓虹和新时代的人们越来越迷惑的行为,对自己后续的思想也模糊了,哲人王真的会存在吗?

他知道什么行为是残忍邪恶的,但是他不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他知道生命仍然要延续、存在下去,他便发问,这部影片不妨将它理解成老头本人的迷惘、感叹和希望吧。

正同宫崎骏所说一样,这是留给子孙看的电影,这不是一个为了票房做出让步简化故事削去暗喻的爆米花电影,这是宫崎骏对于自己的人生,或者说自己经历过的世界的总结,看完以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

日本动画界再也没有人能作出这样的作品了,宫崎骏是经历过那个战乱的年代,那个军国主义和昭和经济腾飞日本的最后一代,这样富有沉淀与战争与人性的对比带来的内质上的矛盾感的导演不会再有了。

现在日本和全世界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宫崎骏的道别,更是对一种精神一种内核的道别。我无法在一刷就给出作品内容上的总结,实话讲我完全是没有看懂的,在结束时我和电影院其他人一样发出疑惑,讲了什么呢?

后来想想这事儿有啥关系呢,抛开细节不谈,看电影要结合老爷子的一生作品,还有日本近代史的,日本文化啥的。镜头叙事奇幻又分割,但主题又极其贴合片名,哪怕是日本市场的评论也是两极分化很严重。

如今的年轻人很多对近代历史陌生和切肤之感,可以说是比中国人更陌生。消失的30年,也是平和的三十年,这片就像片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还是那句老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看完后的思考也是不一样的,没必要踩一捧一,去批判他人,大家喜欢这个作品才是重要的。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肯定是不喜欢这片的,毕竟普通人是真不关心历史,更关心童话。

只要你大方向表达没有问题,用深刻内涵去支撑好看故事的电影,这大概是全世界普通观众最喜欢的电影了吧!但这种电影现在却越来越少,不得不说也挺有意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