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无论如何都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充电。尤其是春节假期中高速上的充电桩不仅仅数量少而且适配差,充电缓慢,时常导致排队充电的情况。我个人也有同样的经历,在成都旅行的过程中在高速上车开没电了,到服务区后桩又不能充后来叫了拖车拖到了很远的地方插上慢充又浪费了好几个小时。所以不解决充电的新能源汽车非常受限。
结合自身经历就目前现阶段而言,续航焦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续航里程受限、充电时间过长、充电设施的不完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国内新能源基础补能设施是在逐步完善的,相较于前两年的整体补能环境来说好了不少。尤其是25年像是小鹏要建设3000+的目标、理想也打出来建设5000+的目标、极氪的目标是在26年实现10000+的目标、比亚迪在未来要建设4000+兆瓦闪充充电站的布局这些都是利好消费者的,连中石油最近也是与比亚迪关系密切很难不看出在未来充电网络会越来越完善,充电条件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其次来聊聊续航里程。通过懂车帝实测的纯电新能源续航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车型像是小米SU7和智界S7还有奔驰EQS等车型实际的续航能力早已经超过600公里,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在这些实测续航排行榜上的不少车型除了通过三电技术带来更低能耗外不少是通过物理层面加大电池包的方式提升续航。
加大电池包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提升续航的方式,但是在加大电池包的背后需要考虑太多了。加大的电池包意味着所需要的电芯更多增加了整车成本也自然提高了售价,层面也提升了用户后期维修等方面的成本;电池包越大也使得整车重量就越重,一块100kWh的电池包重量可达600kg以上!会使得整体的能耗更高对于操控性的性能也会有所影响。当然最关键的点还是虽然物理层面提高了容量,但是更大的电池包在相同的充电速度下也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充电时间。续航虽然增加了,但补能焦虑依然存在!
所以接下来就不得不提提补能方式了,除去蔚来单独一家的换电模式。其他新能源车企绝大多数都把未来的补能战略放到快充上,快充技术成为行业主流趋势!比亚迪的兆瓦闪充、特斯拉的V4超充、极氪的800V高压快充等技术相继推出。尤其是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已经非常接近于燃油车的体验了,目前量产最高的电压和电流1000V和1000A,充电倍率达到了10C。实测能做到“1秒2公里”的补能速度,相同的续航里程电动车充电也仅需5-8分钟。尤其是在城市日常用车场景下,买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实现高效补电优势明显。
当然快充不仅仅受限于车型所搭载的快充技术以及充电桩是否为快充桩等条件。比亚迪除了兆瓦闪充还给出了另一条的思路也就是:提升自身车型的适配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创“双枪充电”与“智能升压”技术,兼容现有快充桩。即使是普通充电桩也可以通过双枪充电实现闪充,最大化利用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变新能源市场充电新格局,补足新能源汽车的每一环,真正做到“油电同速”。当然快充技术依旧是目前最可行的解决续航焦虑的方案,相较于提升续航和换电模式,它具备更高的普及性和更低的推广成本。
提及快充不少朋友们就会担心电池安全,这里以比亚迪的超级e平台「闪充电池」为例,比亚迪「闪充电池」将电芯外部极柱重新设计,构建起双电子流传输通道,拓宽了电子运动的高速公路,实现电芯产热降低50%。刀片电池的采用结构对称设计和叠片工艺,让传热路径最短,导热效率提升5倍以上,尤其适合超大倍率充电。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等快充技术,已经让电动车的补能体验接近燃油车。当然,要彻底消除续航焦虑需要以上三点的结合:快充桩的普及、快充技术的普及以及合理的增大电池容量。而最近比亚迪的超级e平台的发布可以说是给行业带来了一点点震撼。比亚迪不仅实现了最接近加油体验的快充还有未来的建桩计划。处处都能充、桩桩充得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