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何不打荆州

小鸿哥看历史 2024-03-29 04:30:53

公元206年曹操统一北方,公元207年远征乌桓彻底扑灭袁氏势力。曹操开始把目光放在南方,南方首要在天下之腹荆州。公元205年荀彧就讲赶紧收复河北然后南下荆州。三国志: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郭嘉跟曹操商议统一天下方略,认为首要在荆州。傅子: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说明荆州非常的重要。荆州对于蜀汉东吴也是非常重用。诸葛亮在隆中对讲此用武之国。而鲁肃对孙权讲此帝王之资。周瑜吕蒙都曾计划从荆州北上图北方,但都因他们英年早逝而搁浅。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在邺城做玄武池训练水师,为征荆州做准备。七月集结人马征荆州,九月刘琮投降。十二月曹操率水陆军西击孙刘联军。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水军,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在乌林大破曹操陆军。曹操不得已退回北方。原因在缺粮和疫病。三国志: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但是曹操留下徐晃曹仁等守荆州南阳郡南郡。临走前派刘巴去招降荆州的零陵、长沙、桂阳三郡。刘巴对曹操讲不能让刘备得到荆州。曹操是因为饥疫而不得不退军。曹操于是对刘巴讲刘备如果图谋荆州,我会率领军队打他。

公元209年三月曹操返回豫州谯县训练水军以图再战。这时东吴周瑜程普围攻南郡、刘备南征荆州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这时曹操没有去荆州是因为还不需要,打刘备更打不到隔着周瑜。因为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多才打下半个南郡。三国志:瑜(周瑜)、仁(曹仁)相守岁馀。七月曹操率军至合肥。除了对付东吴,主要是为了解决盘居在此的地方豪张势力。三国志: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当时曹操忙于解决北方事务并没有去征讨。曹操来到合肥后立马屯田。陈兰雷绪数万人起兵,东吴派人马响应。曹操一边派大将征讨一边跟东吴对峙。雷绪带着自己的数万人马投刘备。三国志: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资治通鉴的说法是五万人)十二月时曹操进不能打败东吴,南郡那边又有失。于是留下臧霸、夏侯惇、张辽、乐进、李典等人守。曹操短时间内是不会打荆州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元210周瑜就对孙权讲曹操暂时还不会打我们,因为他的后方不稳。三国志: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曹操的腹心之忧就是跟汉献帝的矛盾,或者说是支持汉献帝的帝党跟曹操亲信曹党的矛盾。资治通鉴注:操以赤壁之败,威望顿损,中国之人或欲因其败而图之。后方之忧也有马超韩遂宋建等人。三国志: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东吴还屡屡进攻,曹操不能又同时打荆州吧。曹操是想夺下荆州全境的,这样才能掌控长中游。只要控制了长江中游,可以在荆州训练水军。顺流而下可灭东吴,亦可兼并蜀汉。曹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方忧在腹心(内有忧偪)

汉献帝到许昌后跟曹操的矛盾了日渐加深,原因就是争权夺利。后汉书: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自都许之后,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就是说汉献帝到了许昌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权力,身边的近侍侍卫都是曹操的人。权力在曹党那里,汉献帝身边的人都非常不满。后汉书:建安元年,拜完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国丈伏完)有很多人向汉献帝进言,反正是说曹操不好的事。于是曹操把那些进谗言的人都杀了。汉献帝气的不行于是直接对曹操摊牌。后汉书: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汉献帝的意思是讲你能真正辅助我就该还政于我,如果不能就把我抛弃了吧或者把我废了。当时曹操大惊失色,退出后满身大汗。从此之后曹操不再朝见汉献帝了。原因后汉书也讲了: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公元200年又发生了衣带诏事件。公元204年曹操攻下冀州,任冀州牧。把自己的大本营迁往邺城。从此每次征战回来都不回许昌而是回邺城或者回谯县。三国志:公自淳于还邺、公还邺、公还邺、公还邺、军至谯、军还谯。在征荆州前曹操就罢三公置丞相,把权力集中在丞相府。在此之前罢免司徒赵温、太尉杨彪(三公都做过,五世三公。)、司空张喜等。

公元210年曹操发布求贤令,还公开发现述志令。求贤令大家都知道。述志令主要讲我年轻时志向是兴复大汉、我要报大汉厚恩。交了兵权我就离死不远了。为了国家为了家人不能交权。反正就一个意思我不会篡汉。这时的曹操任丞相兼冀州牧。除了在许昌设置丞相府外,把大本营设置在冀州邺城。并不断的从其他州划出地盘并入冀州。公元211年曹操决定征马超韩遂。在赤壁之战前周瑜就对孙权讲了马超韩遂是曹操后患。三国志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在曹操征马超韩遂时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曹操派人平定。曹操亲率大军征讨马超韩遂。马超韩遂大败,曹操的损失也不小。曹操乘胜追击破安定郡。但这时田银、苏伯在河间郡叛乱,曹操不得已返回。河间郡在曹操的大本营冀州。当时曹操派曹仁率三万多人前去平叛,可见规模也不少。三国志: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七军应该是数万人,可见叛军规模不小。河间郡在冀州,是曹操的大本营。这也是曹操不得不还回的原因。公元212、13、14、15年马超韩遂继续在凉州做乱。公元213曹操返回邺城后忙着一件事——封公建国。五月封魏公,七月建魏社稷宗庙,十一月任命魏公国官员。曹操是要建立独立于汉廷之外的行政机构,升拔自己的文臣武将。魏公国的官员:荀攸、毛玠、常林、徐奕、崔琰、何夔、王粲、杜袭、卫觊、和洽、袁涣、张范、凉茂、国渊、王脩、鲍勋、钟繇、华歆、王郎、程昱、蒋济、刘放、孙资、刘廙、傅嘏、桓阶、陈群、陈矫、卢毓、和洽、常林、杨俊、高柔、徐邈等。这些人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熟悉,但他们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这些人几乎在三国志都有传的。这些大多是文臣,武将也是在魏国任职。《魏书》:时诸将皆受魏官号。夏侯惇任前将军。称魏公后还兼任丞相,又把丞相府设置在许昌。使汉廷成为空壳子。曹操称魏公,也是在察看是那些人反对他。

公元214年十月从合肥战场退军,十一月就处理了伏皇后等一批人。三国志: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我觉得此事存疑。据魏氏春秋当时伏完把书信给小舅子樊普,然后他向曹操告密的。伏完死于公元209年,伏后给伏完的书信最晚是这一年。樊普事隔五年后才告密?我认为伏后肯定是做了一些不利于曹操的事。公元215年从汉中返回,公元216年二月曹操回到邺城,进爵为魏王。其间赐死崔琰,罢免毛玠,杀琅邪王刘熙。曹操不会无缘无故的杀掉琅邪王刘熙。后汉书:曹操杀琅邪王熙,国除。有人说刘熙要联络东吴,我没找到这方面的记录。早在公元206年时曹操就把八个汉室诸侯王封国除了。后汉书: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八国皆除。曹操在邺城忙处理了南匈奴问题,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并派裴潜抚定代郡乌桓三部。资治通鉴:南匈奴久居塞内,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议者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宜豫为之防。

公元218年吉本、耿纪、韦晃、金祎、吉邈、吉穆等人密谋起事攻打许昌丞相府营。三辅决录: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必是丞相府长史王必。但是他们失败了,曹操把他们都诛杀了。还把名义上参与救火的百官诛杀。三辅决录: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乌丸反叛,柯比能率数万人观望。曹彰率军平定,当时曹操在长安准备支援汉中。刘备猛攻汉中。南阳郡侯音等人反叛,因为百姓苦于徭役。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激战,曹操援救不利。关羽率军北伐,围攻襄樊。东吴也在进攻合肥。魏讽、刘伟、张泉等人图谋攻取邺城。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关羽)印号,为之支党。(梁、郏、陆浑在洛阳周围,群盗指的是造反的百姓)东吴也发动了进攻。陆机曾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真命大。(还不是因为你东吴偷袭荆州)

第二曹操根本没有空打荆州

曹操除了要应对后方,还要应对东吴的频繁进攻。有人讲曹操老打孙权,不打刘备。这是不对的,那是因为孙权进攻在前曹操反击在后。公元209年东吴在荆州、合肥两线发动进攻。公元211年这时曹操把目光放在关中凉州。曹操早就想解决西边了,因为中原尚末平定。在公元210年时周瑜就向孙权建议取合马超韩遂。三国志: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公元212年东吴迁都建业,为防止东吴侵略淮南而反击。三国志: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十月准备征东吴,公元213正月开战。一个多月就退军了,因为春水方生。淮南十几万百姓跑到东吴去。四月邺城,五月封魏公,七月建魏社稷宗庙,十一月任命魏公国官员。公元214年五月东吴发动进攻。三国志: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西线马超韩遂宋建也是在作乱。七月曹操率军征孙权,十月就从合肥返回。不过三个月,曹操回去就处理了伏皇后。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征汉中张鲁。原因有两个:1公元214年夏刘备已得到蜀地,须抢在刘备之前拿下汉中。公元214年十一月处理伏后,公元215年三月征张鲁。间隔不过四五个月。2还有就是支援夏侯渊剿灭韩遂等,而且韩遂有跟刘备联合的意图。献帝传载诏曰: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典略:遂谓英曰:“今亲戚离叛,人众转少,当从羌中西南诣蜀耳。”......及夏侯渊还,使阎行留后。乃合羌、胡数万将攻行,行欲走,会遂(韩遂有说病和让部下杀死)死,英(成公英)降太祖。七月进攻阳平关不克,粮尽准备退军。以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实力,不到五个月就面临断粮了。在打张鲁之前曹操就特意准备很多粮草,还得到了武都郡氏人粮草。退军途中误入张卫军营,趁机进攻。东吴也在此时进入合肥。十一月张鲁投降,十二月曹操返回邺城。当时很多人劝曹操攻蜀地。他们没有想过汉中根本无法支撑大军的粮草。再者曹操要回去处理后方。公元216年曹操赐死崔琰,罢免毛玠,杀琅邪王刘熙。十月准备打孙权。公元217年正月开战,三月就退军。加上准备的时间也就半年。为啥打孙权,那是因为东吴的威胁越来越大了。曹操退军时留下十余万人马留守。三国志: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回去后就处理了夺嫡之争,十月立曹丕为王太子。公元218年吉本等人在许昌起事。刘备举国攻打汉中。乌丸反,柯比能观望。南阳郡侯音等反。公元219年曹刘于汉中激战,曹操弃汉中退回长安。东吴进攻合服,关羽北伐。三国志: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九月魏讽等人在邺城举事。举事的人都是原因荆州的势力。洛阳周围群盗响应关羽。凉州诸郡皆反。三国志:是时,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公元219年五月从汉中退回长安,十月从长安返回洛阳。到公元220年正月才到洛阳。从汉中到洛阳花了八九个月时间。到了洛阳没几天曹操就死了。曹操临时前下了一道遗令。三国志: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

第三:不争一朝之忿,知难而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时。魏明帝想伐蜀,大臣孙资反对。三国志裴注:又武皇帝圣於用兵,察蜀贼栖於山岩,视吴虏窜於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就是说蜀汉东吴是凭地利阻碍统一。蜀汉邓芝使吴时就对孙权讲: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魏国大臣反对伐蜀、吴的理由也有提到这个。诸葛亮就曾讲东吴不能越过长江,就跟魏国不能渡过汉水原因是一样的。汉晋春秋: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曹操的军队战力是很强。在南方江湖众多,西南山岩多。曹操的骑兵根本发挥不出战力来。曹丕三次伐吴,均无功而反。伐吴将领有:曹真、仁、休、夏侯尚、张郃、徐晃、蒋济等。这些都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的宿将。曹丕认为无功而返就是魏国的军队发挥不出战力。就是没有一支强大水师。据魏氏春秋:文帝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

曹操不打荆州原因有长江天险、成本太高、南土下湿,必生疾疫、进退不易、曹魏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等。曹操虽然跟孙权打,但是从来没有越过长江的。蜀汉控制的荆州控长江中游。据读史方舆纪要:三峡,起自四川夔州府奉节(蜀汉永安)、巫山二县之东(南郡巫县),达于归州(南郡秭归县)、夷陵州之西(南郡夷陵县),连山叠嶂,隐天蔽日,凡六七百里详见西陵下。荆州的长江之险是胜过杨州的。曹操打孙权时,傅干表示反对。九州春秋: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傅干还表示打东吴,我们的军队并不能发挥战力。九州春秋:今举十万之众,顿之长江之滨,若贼负固深藏,则士马不能逞其能。曹丕伐吴时看见长江暴涨,不得不退军。吴录: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

曹操在公元208年、公元209年训练过水师外,之后并没有记录有训练水师。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时,汉水暴涨。于禁就是因为没有水师而全军覆没。三国志: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打告水师成本是非常之高的。而北方不常用船,其技术也是不如南方的。晋书: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南方也是多疾疫的,特别是曹军皆北方人。而孙刘的军队皆是南方人,是不怎么受影响的。赤壁之战前周瑜就预料到了。三国志: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结果曹操也因此不得不退回北方。三国志: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士卒饥疫,死者大半。曹操死后,魏丕伐吴差点攻下江陵了。也是大疫不得不退军。三国志:城末拔,会大疫,诏敕尚(夏侯尚)引诸军还。

曹魏到其亡都末能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只有魏国不能在长江歼灭南方水师,终不能越而战。南方水师随时能切断南北。而越江而战的魏军将成为孤军。进不能拨城,野无资。退路已断,岂可战乎?魏国伐吴时,曹休上书要救渡江而战。曹休一路有十多万人。三国志: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而东吴防守的应在数万人。三国志: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当时曹丕吓的立马派人去阻止。董昭讲就算曹休有渡江之志,只有他是不行的要诸将都有。但是谁愿意寻死路呀。三国志: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曹休还没有渡江,东吴水师就来了。三国志:军未时进,贼救船遂至。

公元213年曹操打东吴不得不撤退,打了一个多月就退军了。因为春水一来江河湖泊水位暴涨,利于水军作战。偏偏曹操的水军就不行。公元222年魏国伐吴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一路。当时江水浅,魏军搭浮桥过江。魏军围南江陵。当时人人都认为定能攻下江陵,董昭认为赶紧退军才是。三国志: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东吴真的在准备烧桥,十来天后长江暴涨。虽然魏国退的快但损失也是不小的。三国志:贼两头并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将军石建、高迁仅得自免。军出旬日,江水暴长。

曹仁一路数万人从濡须进攻,东吴朱桓五千人。曹仁攻入濡须洲中。蒋济认为不可,那是死路。三国志: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果败。后来曹丕亲率大军伐吴,看到东吴水师的阵容和江水暴涨。只能隔江饮恨而回。三国志: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江水暴涨是对不习水战的魏军非常不利的。三国志: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这些情况曹操非常清楚的。

北方人不习水性,自然也就难以打造一支强大水师。到了司马昭时决定趁姜维避祸沓中,刘禅之暗。先灭蜀汉,再顺江而下灭吴。就是要在蜀地打造水师,顺江而下灭吴。公元272年就司马炎让益州刺史王濬在江州打造水师。动用万人,历经七年打造了一支强大水师。陆抗得知上疏吴主:若敌汎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在晋准备伐吴前,吴人在长江铁锁横截,又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公元279年晋水陆并进伐吴。王濬率八万水师顺江而下。晋书:臣所统八万余人。吴人沈莹认为晋国水师才是成败关键。只要击败王濬,其实晋军皆不足虑。晋纪:晋之水军,必至於此矣!宜畜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孙皓听说王濬的水师强大,于是请降。晋书: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西晋能灭吴,水师是关键。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所以说并不是曹操不想夺下荆州全境,而是内有忧偪、抽不开身、知难而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