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支部书记,要喝群众一杯酒就割我舌头,乱花村里一分钱就剁我手指头!”199

戴梦维苏苏 2025-03-25 14:16:41

““我当支部书记,要喝群众一杯酒就割我舌头,乱花村里一分钱就剁我手指头!”1991年,40岁的李连成,在接任西辛庄村支书时,立下“军令状”。乡亲们听了直摇头:俺不信!谁知,30年过去了,他真的做到了! 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有这么一个村庄,它的变迁堪称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这个村庄就是西辛庄,而它的"掌舵人",是一位被村民亲切称为"吃亏书记"的老汉李连成。 1951年,李连成出生在西辛庄,童年的他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在贫瘠的盐碱地上摸爬滚打,那时的西辛庄是一片不毛之地,村民们靠"刮盐土、熬土盐"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91年,40岁的李连成接任西辛庄村支书,上任第一天他就在晒谷场上立下了"军令状":"要喝群众一杯酒就割我舌头,乱花村里一分钱就剁我手指头!"这番豪言壮语,让村民们直摇头:"俺不信!" 但李连成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他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自己身上,他把自家的3个蔬菜大棚,无偿转让给了村里最困难的3户人家,这一举动连他媳妇都看不下去了:"这大棚,是一颗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咱家全指着它吃饭呢,凭啥送人啊!" 李连成拍拍妻子的肩膀,耐心解释:"一家富不是富咱是党员干部,不能只顾自己,得带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才是。" 就这样李连成不仅把大棚送出去,还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从选种、育苗到日常管理事无巨细,在他的帮助下,这3户村民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收入翻了好几番。 但李连成他深知,要想彻底改变西辛庄的面貌,光靠种地是不够的,1994年他带领13户村民集资办起了纸厂,没想到纸厂很快就净赚200多万元! 眼看着财源滚滚来,李连成却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把纸厂折价68万元转让给全村村民,12户股东差点跳脚:"坚决不同意。" 李连成却坚持己见:"我不光是你们12户人的,还是全村人的支书,只有让大家伙都富起来,咱村才有奔头,"为了说服大家,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政策、摆道理,最终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就这样西辛庄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村里陆续建起纺纱厂、酒厂、纸箱厂,还能生产垃圾车、洒水车,更有豫北地区最大电光源产业集群,生产的灯具远销海外。 30年过去了,西辛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3层电梯楼,家家户户400平米的大房子,村里建起了幼儿园、小学、初中,能解决8000名孩子的上学问题,还有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床位560张,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村里全包。 更让人惊叹的是,村里还建了4个人工湖,环境优美得像个度假村,李连成常说:"啥是现代化?就是城里有啥咱有啥。" 然而,李连成自己的生活却没有丝毫改变,30多年来他真的没拿过村里一分钱,没吸过村民一根烟,上级领导来村里视察,他就实行"对口管饭",谁负责接待,谁领回家吃饭。 正是这种"吃亏精神",让李连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村民们亲切地称呼李连成为"吃亏书记"。 李连成的事迹传开后,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2018年他还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5年全国两会上,已经74岁的李连成用一口浓重的濮阳方言,向全国人民讲述了西辛庄村的变化,他的发言多次被掌声打断,省委书记更是带头鼓掌,称赞他落实了"五大振兴"。 李连成用30多年的时间,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现代化新农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要有更多像李连成这样的"吃亏书记",中国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正如李连成常说的那样:"新时代政策好,农民心里忘不了,贫困农民脱贫了,历朝历代没做到,农民种粮直补多,国家实行新农合,贫困户享低保,孩子上学全免了,有水有鱼有树还有鸟,村村都通水泥路,农民说了,新时代条条致富阳光道!" 这就是新时代中国乡村的新面貌,也是千千万万个"李连成"努力奋斗的成果,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为中国的乡村振兴点赞!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参考:北京日报《一位河南人大代表的发言,被掌声打断三次 》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