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这部古老的史书中,曾记载过三代(夏、商、周)的国君活动的核心区域,都离不开河洛这个地理位置。河洛地区因其处于华夏大地的中心地带,长期以来,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地方正好在中国的中间,就像是世界的中心一样。历史上,河洛地区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
2004年,国家启动了一个大项目,叫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这个工程里,人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5000年前的高档城市遗址,比如辽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一直以中华文明中心自居的中原地区,却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甚至有人提出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作“中原地区的文明洼地现象”。
2020年5月,考古学家在河洛地区挖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大发现——双槐树遗址。这让上面的现象得到了扭转,中原地区5300年前的辉煌历史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这个双槐树遗址就像个古代的小城堡,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壕沟:最里面一圈是内壕,中间有个中壕,最外面还有个大大的外壕,这三道壕沟把整个遗址划分得整整齐齐,就跟那时候的人们精心设计的一样。
遗址内部更是讲究得很,有一大片中心建筑群,布局有序就跟现在的小区似的,封闭又规整。不仅如此,还发现了三片规模宏大、规划严谨的公共墓地,可以想象当时人们是如何重视生死大事和祭祀活动的;另外还有三座用夯土筑起的高台,那是古人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在咱们中国,数字“三”可是个吉祥又有深意的数字,就像《道德经》里那句老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咱们祖先建造城市的时候,这个“三”也派上了大用场。就像是咱北京城有紫禁城、内城和外城一样。
而说到最早的“三层思想”,双槐树遗址那是开山鼻祖一般的存在。五千多年前的双槐树人就懂得用内壕、中壕、外壕来规划他们的家园,这就是后来很多都城布局的灵感源泉。也就是说,您看现在的那些大气磅礴的皇宫啊、城池啊,它们一层套一层的设计理念,最早可能就是从双槐树这个地方流传出来的。
另外,就跟后世那些雄伟壮观的都城一样。双槐树遗址里头的房子、道路等,也是沿着中轴线分布的。有了它,整个城市就有了重心,显得格外庄重有序。所以说,双槐树遗址很可能就是咱们中华文明中那种重视中心、崇尚对称的城市建设思想的最初体现。当古人明白了“建中立极”的道理,他们就把最核心的位置用来建重要的建筑,这样一来,这个地方就不只是个普通聚落那么简单了,而是有可能是一个等级很高的社会文化中心!
双槐树遗址在中国古文明探索中的确扮演了“定海神针”的角色。这就像做拼图游戏,公元前2500年以后的中国历史画面我们拼得比较清楚,长江流域那边有良渚、石家河和宝墩这些闪耀的文明明珠,它们的故事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就已经很明朗。
可是说到黄河流域,尤其是中原地区,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500年之间这段时期。就像是拼图里缺失了一大块关键部分。虽然有黄土高原的石峁、晋南的陶寺、中原的王湾三期和后岗二期,以及山东的尧王城等文明区域。这个时间段里的中原文化像是被薄雾遮住,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中心遗址来揭示那个时代的繁荣景象。
而这个时候,双槐树遗址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它就好比是找到了那片空白区域的核心拼块,把河南一带那段时期的文化遗址串联起来,填补了历史长河中的一大段空白。原来,在大约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800年间的河洛古国,就是那片土地上的璀璨明珠。更连接起了更早的豫西铸鼎塬文化群体,铸鼎塬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间曾辉煌一时。
所以呢,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了解中原早期文明的大门。让先民在黄河边上的故事更加完整生动,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是如何一步步源远流长的。
怎么不提杨官寨遗址呢?5500—6000年,比双槐树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