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入药明的底层逻辑
中国的CXO企业不是少数一两个厉害,而是大面积的,普遍地厉害。
本质上就源于国内的工程师红利。
以前我们是人口红利,现在是巨量的优质工程师红利,虽然带有一定的廉价属性,但我们作为投资企业的股东,人工便宜确实是优势,中国的研发人力成本只有欧美的三分之一。我们的优质工程师数量是美国的好几倍,部分领域甚至是十几倍,几十倍的领先。
这一点上,CXO行业和汽车行业是类似的:汽车行业发展起来后国产车企一定能把国外车企吊起来打,未来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车企全部要完蛋,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所以持有吉利汽车、小米集团;
而国内的CXO和一众创新药企业,未来也会默秒全场,我对这一点也深信不疑,所以持有药明、康龙。药明是国内CXO的NO.1,药明优于康龙,我同时持有部分康龙只是为了分散风险。
其实说白了,CXO行业这个钱,就该我们中国人赚!
我们的做题家,疯狂内卷的一大帮子博士、硕士、医护人员,搞CXO行业是最擅长的!
很多人说药明的市场大部分来自美国,面临很高的政治风险,这不假。
但我一直强调,药明从美国人身上挣钱的同时,也在给美国人省钱。对于美国的大小药企,创新药企们来说,不找中国的药明,还有其他的选择吗?没有了。药明就是成本和效率、效益兼顾的最优选择!
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政治风险存在,这么优质的,高成长的,高科技CXO企业,卖你20倍动态PE,这不闹呢吗?
2、跟踪药明,哪些是核心指标?
我列出三个需要密切观察的核心指标:
营收和利润的增速,在手订单金额,毛利率和净利率。
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营收和利润增速,代表当下的增长动能:
2024年前三季度,药明的营收是277亿,同比负增长-6.2%,但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是正增长4.6%。
2024年四季度单季,营收做到了115.4亿,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90%!我计算的剔除汇兑损益(11亿)和出售药明联合股权(7.7亿)等一次性收入后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也高达62%!
分析: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强劲,形势一片大好!
其次是在手订单金额,代表未来营收的预期:
2024年底公司的在手订单达到了493.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7%!你在什么行业还能看见主营业务这么高的订单增速的?
2024年三季度时在手订单还是438亿,一个季度激增55亿!说一句订单拿到手软不过分吧?
其中比较高级的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TIDES的development和manufacturing的客户数同比提升了15%,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了22%。
分析:有订单,营收的增长就有确定性,在手订单加速增长,未来营收也将加速增长。
我觉得目前市场对此还没有给到充足预期,药明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地给大家惊喜。
2024年,公司给的业绩指引是剔除新冠业务后营收增长2.7%~8.6%,结果最后达到4.6%,正好居于指引之间;
2025年公司又给出415亿~430亿的业绩指引,可持续经营业务的营收增速要达到10%~15%之间,我觉得公司一定能完成这个目标,因为订单在那儿摆着呢。
第三个是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指标,代表营收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能力:
2024年公司毛利率41.48%,同比提升0.30个百分点。
公司解释是:主要受益于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和经营效率不断提升,抵消了市场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
2024年公司净利润率24.38%,也同步提升了0.3个百分点。
分析:药明并没有因为营收增长而导致效率下降,赚钱能力一直在持续增强。
公司的化学业务是大头,在392亿的整体营收中占到了290亿,2024年化学业务的收入基本没变,而成本下降了3.77%,使化学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增加了1.87%,至46.39%。除化学业务外,测试业务、生物学和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实际是下降的,也是受市场价格下跌影响。
不过,瑕不掩瑜,药明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这几年一直在稳步上升,我们对比一下同行即可看出:
从2020年起,药明的净利润率从18.06%一路上升至24.38%,而整个医疗服务板块的净利润并没有提升多少,药明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是越来越优秀的。
最后排查一下财务风险:
从报表的干净程度,营收和利润增长的质量,获取现金流的能力来帮大家盘一下:
药明800亿的总资产中,只货币资金就有180多亿,一年财务费用率是负的2%,也就是说现金海量,公司近几年的财务费用率,从2020年到2024年分别是3.14%、0.37%、-0.63%、-0.84%、-2%,逐年下降,也就是说,现金流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好的。
所以,看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就好了,所有的增长都能落实到真金白银!
3、一些细节
药明化学业务中,更高级的小分子和TIDES业务增长强劲,营收增速远超其他板块。公司预计2025年末小分子反应釜的总体积可以超过4千千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要从2024年末的41千升,增加到2025年末的10万升!2025年公司计划的资本开支达到70亿-80亿元,加速推进全球D&M产能建设。
解读: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扩产计划雄心勃勃!
药明公告在30%净利润比例分红(28亿)的基础上,追加10亿年度特别分红,2025年中期也要分红,2025年要在A股市场回购10亿人民币,全部用于注销!如果2025的业绩增长达标,公司要在港股回购15亿港币的股票,用于激励公司的管理人员(奖励信托计划)。
解读:你们都看不上我世界CXO第一龙头?才给我20倍PE?瞧不起谁呢?我自己回购,自己注销,叠加大额分红好吧?
最后照例对药明做个估值:
简单测算,药明2025年每股能赚4块,拍脑袋给个30倍PE,先看120吧。
现在才70块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