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的通病,是搞反了托举顺序
天玉谈育儿
2025-03-21 15:01:12
我和老婆是一路打拼起来的工薪家庭,四个孩子一个接一个,所有育儿成本都自己扛。
我们身边太多家庭,把孩子“托举起来”的顺序搞反了——
一边精细育儿,一边忽略生活常识;
一边砸钱补课,一边忽视沟通能力;
一边催着孩子追目标,一边忘了让孩子自己站稳脚。
我们也走过弯路,现在回头看,越普通的家庭,越要把“顺序”放对了。
1⃣生活支点:把生活独立放在成绩前面
我们家从来不要求孩子必须先会写字,而是先学会自己穿袜子、叠衣服、洗碗。
四娃早上出门,没人给他们递袜子,他们自己翻衣柜、自己搭配;
放学回家自己热饭,吃完抢着洗碗。
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放出来的”。
他们知道自己在家里不是小客人,而是一个“有用的人”。
2⃣沟通支点:先建立亲密,再谈规则
有一次老二发脾气大哭,我没说“别哭了,男子汉”,而是问:“是不是你觉得不被理解了?”
后来我们形成一个家庭习惯:
情绪来了先讲感受,再解决问题。
越早建立情绪表达的习惯,孩子长大后越不容易和家长“断联”。
3⃣学习支点:让好奇心驱动学习,而不是计划本
我们没有统一给四个孩子报补课班,反而统一带他们去逛菜市场、拆电饭锅、做小实验。
我女儿最近在学摄影,就是从一次出门拍照开始的。
她说:“我想把我眼里的东西留下来。”
那种由内而发的兴趣,是任何学习任务都比不上的。
4⃣社交支点:把“有朋友”当作一种能力培养
我们经常带孩子去大人局里“混”,
不赶他们走,而是引导他们听、问、参与。
现在我们家孩子遇见大人会主动打招呼,
能介绍自己,也能自然表达观点。
不是逼出来的,
是“看见了世界”,自然就长出来了。
5⃣爸妈支点:稳定的大人,比焦虑的好家长更重要
我和老婆都有工作,但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为了你们我多辛苦”。
我们希望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牺牲的压力,而是“爸爸妈妈在为喜欢的生活努力”。这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安全感。我们总以为,先把成绩搞好,孩子将来就有出路。但其实,人生不是靠一次跳得高,而是靠底层托得稳。一个普通家庭,最好的托举顺序是:
先学会生活,再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最后再谈成就。
这才是普通人家,最值得托的顺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