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偏执,打破意识中框架、模式的束缚,获得意识领域的自由

中华文化健美课程 2024-05-25 21:36:41

究天人之际,健康你我他

(中华道学、中华儒学、中华佛学……中华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注2008北京残奥会徽“天、地、人”之“之”

“中华‘之’学”的人学行人类大健康工程,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华‘之’学”漫观“物质 能量 信息序”人之生慧63(8-21)

接上

道学注重实际应用,视意识为元神、识神、真意。

《脉望》曰:“何为元神?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黄庭外景经——石注》说:“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动不静之中,活活泼泼时是也”。

元神是与生俱来的,一切精神活动都建立在元神的基础上。

识神是后天建立的思维精神活动(包括各种情绪的产生)。

真意“即虚中之正觉,所谓相知之微意”,“元神不动为体,真意感通为用”。

识神借元神之灵知以为用(意赖神而动),元神淹没于识神之中,识神是元神的具体体现,识神中寓有元神。

当识神宁静时,元神之性即可显露。能感知到“元神之性”的意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意识活动,称之为“真意”。

古人认为元神是修道之本,识神是生死之由——“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身”。

由感觉和知觉内化到意识中的各种信息所形成的处理主客观关系的参照系成了人识别、处理客观事物的本底与量度模式、成了指导行为的依据。

人往往错认此为自己的内在“主人公”。

历史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常人对某事物、人好坏是非的判断往往不是自己的主人公做出的裁决,而是自己的量度模式量度的结果。

这一评判与自己的认识程度有关。

所以,为人处事要冷静、要三思而行。

因为这些模式与参照系既不是主人公,也不属于意识活动,而只是产生意识活动的意识体内的依据。

佛《唯识论》称此为意根。

意识活动是意识体内的量度的内容和过程。

这些意识活动是建立在意根基础上的活动,故而也不是自身的主人公。

自身的主人公是意识体能够进行量度、识别以及发放指令的那部分主动功能。

而意识活动是功能发动后的变化(当然,这些变化也需要意识的功能),意根是建立量度模式的背景。

而量度、识别模式则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

儒家“一面做学问、一面做功夫”内省就是要认识自身的真正的主人公,克服偏执,打破意识中框架、模式的束缚,获得意识领域的自由。

待续

注:

世界有多大,生命是什么?

中华文化健美身心,哲学“中华‘之’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康庄人类大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