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父母为44岁的蒙曼公开征婚,不要房车、不要学历、不看相貌,只要一个条件,可是这个条件却让很多男士望而却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的秋天,北京的街头多了几分凉意,而一则征婚启事却让这座城市的话题热了起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当时44岁,事业有成却依然单身,她的父母坐不住了。 两位退休的老教师拿出积蓄,在报纸上为女儿公开征婚,他们列出的条件简单得让人意外:不要房车,不要学历,不看相貌,只求一个能与蒙曼精神共鸣的人。 这条消息一出,迅速传开,从大学校园到网络论坛,大家都在议论这位名教授的婚事,可奇怪的是,这个看似不高的要求,却让许多男士望而却步,迟迟没人应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蒙曼的名字对很多人并不陌生,她出生在满族家庭,从小在父母的书香熏陶下长大,后来考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又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深造,拿下博士学位。 毕业后,她回到母校任教,凭着对历史的热爱和扎实的学问,成了学生眼中的明星老师,27岁那年,她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用幽默又通俗的语言讲唐史和诗词,圈粉无数。 她的课从不枯燥,总能把复杂的历史讲得像故事一样吸引人,教室里常常挤满了人,连走廊都站着听课的学生,电视上的她更是风采照人,渊博的学识和流畅的表达让她成了文化节目的常客。 可这么一位光芒四射的学者,感情生活却始终是个谜,连她的粉丝都很少听她提起这方面的事。 这则征婚启事最早是2019年初传出的,那时候,蒙曼的父母在北京的老房子里翻着旧书信,聊起女儿的将来。 44岁了,学问做得好,可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两位老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们不指望对方多有钱,也不想要什么硬性条件,只希望找个能跟女儿聊得来的人,最好也能喜欢历史和诗词。 他们觉得,蒙曼这么多年都扑在书本和讲台上,总得有个懂她的人陪着才好,于是,征婚启事登了报,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闹得沸沸扬扬。 大学里的同事拿这事开玩笑,学生们课后也忍不住八卦,连网上都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最文艺的征婚”,也有人觉得条件太挑剔了。 可这“精神共鸣”四个字,说简单不简单,蒙曼是个把历史和诗词当成命根子的人,她的日常离不开古籍和讲义,聊起唐朝的制度或李白的诗,她能滔滔不绝讲上几个小时。 要跟她合拍,光会点头听可不行,得有真才实学,能接得上话才行,在这个时代,大家忙着赚钱买房,愿意钻进书堆里跟她聊古诗的人实在不多。 征婚启事发了出去,来看热闹的人不少,但真敢站出来的却几乎没有,有人私下说,自己连《唐诗三百首》都没翻完,哪敢去应征啊。 还有人觉得,蒙曼的气场太强,一般人怕是hold不住,总之,这条件就像一道门槛,把大多数人挡在了外面。 蒙曼自己倒没把这事看得太重,征婚的消息传开后,她还是照常上课、备课,周末跑文化活动,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她喜欢在校园里找个安静角落看书,或者跟学生聊聊历史上的趣闻,脸上总是挂着淡定的笑。 父母那边急得团团转,她却不慌不忙,她不是不想找人,只是觉得感情这东西急不来,得碰上对的人才行。 她忙着教书和研究,生活已经挺充实,至于能不能找到那个“精神共鸣”的人,她心里也没硬性要求,倒是父母那边一刻不闲,时不时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对象,见她没动静就忍不住催几句。 到了2019年秋天,这事已经传了大半年,蒙曼还是那个蒙曼,白天站在讲台上讲课,晚上回家翻古书,偶尔上节目分享历史见解。 她没因为征婚的事乱了节奏,学生们听她的课还是照样入迷,观众看她的节目也一样点赞,网上关于她的讨论渐渐少了,大家看她没啥进展,也就不再盯着不放。 那一年过去,蒙曼的感情还是没着落,可她的生活也没因此缺了什么,她还是那个沉浸在历史里的学者,父母的期待还在,但她自己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3-12-29《48岁北大才女:一生未婚又怎样?》
2019年,父母为44岁的蒙曼公开征婚,不要房车、不要学历、不看相貌,只要一个条
如梦菲记
2025-03-19 15:30: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