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长期旅居美国的特务头子毛森,在生命垂危之时,向他的儿子吐露了心声:渴

如梦菲记 2025-03-19 11:30:34

1992年,长期旅居美国的特务头子毛森,在生命垂危之时,向他的儿子吐露了心声: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祖国,回到那遥远的家乡再看一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森的人生轨迹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浙江乡间流向军统暗流,再漂洋过海,最终在生命尽头折回故土起点。   1908年,他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一个贫穷的农家,家中兄弟三人,他最小,那是个动荡年代,清政府刚倒,军阀混战,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毛森家里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读书识字,可他偏不认命,靠着机灵劲儿顶替别人身份挤进了学堂。   1930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了一名教员,那时候,能端上这份稳定饭碗的人不多,他却觉得这日子太平淡。 工资虽够糊口,但填不满他想往上爬的心,于是他辞了教职,投考浙江警官学校,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警校里,毛森遇到了人生贵人毛人凤,当时毛人凤在戴笠手下混得风生水起,听闻有个叫毛善森的学生跟自己同宗,便起了好奇心,想见一见。   可见面才发现,这毛善森压根不是真名,是毛森冒牌顶替来的,毛人凤非但没生气,反倒觉得这小子有胆识,索性把他拉到身边栽培,毛森抓住了机会,五官端正、谈吐得体的他很快适应了军统的环境。   从跑腿打杂到参与机密任务,他一步步在戴笠和毛人凤的庇护下站稳脚跟,那是个刀尖舔血的圈子,他学会了察言观色,也练就了一身狠劲,野心像藤蔓一样在他心里疯长。   抗战爆发,毛森迎来了施展身手的机会,他被派到杭州站当站长,负责潜伏日军阵营传递情报,那些年,他不止一次被敌人抓住,严刑拷打下硬是咬牙不吐半个字。   组织和妻子多方奔走,报纸施压,他才一次次死里逃生,除了传递情报,他还奉命暗杀日军将领和汉奸,手段毒辣,每次行动都让对手头疼不已。   那些日子,他像个影子,在硝烟和阴谋中穿梭,立下不少功劳,也让上头对他刮目相看,可到了解放战争,毛森把这份狠劲用错了地方。   1949年,上海解放在即,他被任命为市警察局局长,眼看大势已去,他接到蒋介石密令,要在撤退前给共产党致命一击。   他下令清剿上海监狱里的共产党人,500多人被关押其中,有的被枪决,有的装进麻袋沉江,有的直接活埋。   血腥味弥漫了整个监狱,最后只剩28人因解放军及时赶到捡回性命,这场“黑狱惨案”成了他一生最重的罪债。   上海失守后,毛森随蒋介石败退台湾,蒋介石一度任命他为厦门警备司令,他修工事、负隅顽抗,可厦门还是在解放军铁蹄下易主,他只好跟着毛人凤逃到台湾,打算在那儿喘口气。   可台湾的日子也不好过,蒋经国接班后开始排除异己,毛森和毛人凤站队宋美龄,跟蒋经国对着干,成了眼中钉,毛人凤因肺癌去世后,毛森彻底失势,扛不住压力,只得仓皇出逃。   他先辗转香港,最终投奔在美国定居的儿子毛建光,带着妻子胡德珍开始了异乡生活,美国的日子平静却陌生,他没了昔日权势,成了个普通老头。   岁月磨平了他的棱角,却磨不掉心底对故乡的牵挂,站在异国街头,他常遥望东方,脑海里全是江山县界牌乡和仁村的模样。   1992年,84岁的毛森躺在旧金山病床上,身体被病魔掏空,喘气都费劲,几十年的海外漂泊让他越发想念故土,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成了他心头最后的执念。   他拉着儿子毛建光的手,眼神里满是期盼,气息微弱却坚定地吐露心愿:想回祖国看看,哪怕就一眼,毛建光听在耳里,疼在心里,他知道父亲背负血债,也明白这份乡愁的分量。   于是,他开始四处奔走,联系家乡政府,办理手续,那年月,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政策宽松,毛森早年还捐过钱修路建校,家乡人念及旧情,点头同意他回来。   回国没多久,毛森的身体撑不住了,1992年10月,他在旧金山病逝,享年84岁,临终时,他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像是终于卸下了一副重担,儿子说他走得安详,嘴里还念着“谢谢”。   毛森一生横跨多个时代,从贫苦少年到军统特务,从抗战功臣到屠杀罪人,再到海外游子,最后以归乡老人的身份画下句点。   他1908年出生,1930年代入军统,1949年制造上海惨案,1992年带着遗憾和释然离开,那些功与过,像石壁上的刻字,斑驳却清晰,他回乡的那一刻,或许不是救赎,只是生命尽头对故土的最后凝望。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央视网“《百战经典》 风雨飘摇话军统——杀人魔王 毛森”

0 阅读:5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