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渔民陈根土载着16个日军过江。不料,船到江心,他突然哈哈大笑,纵身一

甜蜜游记 2025-03-17 17:10:07

1942年,渔民陈根土载着16个日军过江。不料,船到江心,他突然哈哈大笑,纵身一跃,跳入湍急江水中。 1942年,一艘小船在波涛中颠簸。船上载着16名日军和一位渔夫,渔夫名叫陈根土。 就在两天前,日军不请自来,闯入了陈根土的船上。他们粗暴地将陈根土的妻儿赶下船,逼迫陈根土载他们去安仁铺。面对手持武器的日军,陈根土别无选择,只能听从命令。 陈根土的脑海中浮现出几天前的情景。那是在1942年4月20日,日军突破了国军的防线。国军士兵被迫撤退,来到江边向对岸呼救,希望有好心的渔民能够搭救他们。 当时陈根土也在江上,他听到了士兵的呼救声。他知道援救士兵意味着要冒极大的风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驾船向北岸驶去。炮火声中,陈根土奋力划船,将一批批士兵接到南岸。 最后一次返航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尽管腿部中弹,血流不止,陈根土仍然咬牙坚持,一心只想再多救几个人。然而就在他即将靠岸时,北岸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国军士兵眼看大势已去,纷纷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想到这里,陈根土不禁悲从中来。他无法忘记士兵们宁死不屈的悲壮,也无法原谅这些在祖国土地上肆虐的日军。愤怒、悲愤、无奈,各种情绪交织在陈根土心中。 此刻,与这群魔鬼同舟共济,无疑是一种折磨。陈根土握紧了手中的船桨,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江面上风浪渐渐变得汹涌,小船也跟着剧烈摇晃起来。看着船上醉生梦死的日军,陈根土心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陈根土的脑海:与这群禽兽同归于尽!为牺牲的士兵报仇,为蒙受苦难的百姓出气!陈根土的目光悄悄扫视着四周,暗暗盘算着。江面上的风浪越来越大,仿佛在为他壮行助威。 陈根土悄悄调转船头,朝着远处黑暗中的一个方向驶去。那里水流湍急,暗礁密布,是最适合实施计划的地点。陈根土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决断。 就在陈根土下定决心的那一刻,他放声高歌起来。"好大的风,好大的水,好厉害的矮子鬼!乌烟筒有酒吃不醉,我们一道去见海龙王,海龙王说:你不配,你不配!"陈根土的歌声回荡在江面上,宛如一曲悲壮的悼歌。 日军们听不懂陈根土唱的是什么,但看到他唱得那么起劲,也跟着哄笑起来。他们还以为陈根土是在庆祝即将到达目的地,全然不知死神正向他们步步逼近。 小船渐渐驶入了牛角口水域。这里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向来是渔民们避之不及的禁区。陈根土熟知这里的每一寸水域,他巧妙地操纵着船桨,让小船径直朝着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暗礁驶去,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纵身一跃,跳入湍急江水中。 就在众人笑声最高亢的时候,"砰"的一声巨响,小船撞上了暗礁,瞬间四分五裂。所有人都被抛入了汹涌的江水中,发出惊恐的叫喊声。日军们手忙脚乱地挣扎着,但他们大多不谙水性,很快就被卷入了江底。 与此同时,陈根土紧紧抓着一根船桨,在波涛中上下浮沉。凭借着多年在江上讨生活练就的一身本领,他奋力划水,朝着岸边游去。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陈根土终于游上了岸,筋疲力尽地躺在沙滩上。他大口喘着粗气,心中半是后怕,半是庆幸。16个日军葬身江底,一个不留,这场殊死一搏,陈根土赢了。 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现实打破。陈根土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渔船,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他不得不靠打零工,捕些鱼虾贴补家用。即便如此,仍然入不敷出。 一天,陈根土捕了几条鱼,拿到集市上卖了个好价钱。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妻儿的身影,不禁悲从中来。当日被日军赶下船的妻儿,至今杳无音讯。陈根土不知道他们是生是死,也不知该去哪里寻找。 悲伤之中,陈根土拿着换来的钱,一头扎进酒馆,借酒浇愁。那一晚,他喝得酩酊大醉,在回家的路上直接倒在了一座古冢旁。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发现了陈根土的遗体。他安详地躺在古冢前,身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村民们围拢过来,看到眼前这一幕,无不泪湿衣襟。 人们将陈根土下葬,立起了一块碑文,上面书写着他的事迹。从此,每年清明节,村民们都会来到陈根土的墓前,敬上一束鲜花,缅怀这位草根英雄。 陈根土的故事也被当地文人写成了歌谣,在民间广为传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陈根土的写照,也是无数英雄儿女的共同信念。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陈根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英雄事迹,他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这位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国壮歌。

0 阅读:2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