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食悟&大小财经网站
2024年7月26日,也就是一个月零12天后,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将在法国巴黎开幕,赞助商们早已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
本届奥运会最高级别的全球合作伙伴(又被称为“TOP计划”)共计15个,包括可口可乐蒙牛、宝洁、三星、英特尔、阿里巴巴等。此外,还有众多商家以相对更低级别的赞助商的形式携手巴黎奥运会。而除了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之外,许多国内品牌则选择以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或各项目代表队的方式,加入了奥运营销的“角斗场”。
“奥运营销”,顾名词义是围绕奥运展开的品牌营销,这四个字本身再简单不过,但是对于各家真正参与其中的赞助商来说,要想打好这场硬仗,考验的不仅是海陆空作战能力,也是集资源、智慧于一身的团队战略执行力的大比拼。
以往奥运的赞助商们是如何营销的,本届各路品牌又是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奥运营销到底能给赞助商带来什么?从2001年到2024年,奥运心态有哪些变化?奥运营销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坑……围绕这一系列关于奥运营销的问题,专注食品营销创新的食悟,携手全新财经媒体平台——大小财经网站,联合推出“奥运营销战”系列报道,旨在给所有奥运官方赞助商和非官方赞助商更多价值参考。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当晚,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沸腾了。
其实,也是从那一刻起,奥运才算真正走进国人的心中。
2008年8月8日,在家门口,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的成功,也成就了诸如伊利这样的奥运赞助商。2008年之后的几年,北京奥运的成功营销让伊利的品牌力迅速提升,伊利2011年完成对蒙牛的赶超,顺利晋级中国乳业冠军。
可以说,2008年的奥运营销和之后的螺旋式传播,逐步改变了中国乳业格局。尽管这之间的关系不能绝对画等号,但起码是格局转变的核心因素。
基于此,大小财经&食悟“奥运营销战”系列报道的第一期,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2008年,回顾乳业双雄各自手牌后,如何一决高下:
一个名正言顺,一个曲线救企
一般而言,参与奥运会赞助的企业会被分为几个层级,层级越高,赞助费用的门槛越高,权益相应增多。
在北京奥运会时,最高一层被称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仅有12家,包括联想、可口可乐等;之后就是和单届奥运会组委会合作的企业;第二层是“2008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第三层是“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伊利就在这一层,当时是跟北京奥组委签约的,据说赞助门槛1.3亿起,所获得的关键权益包括使用奥组委徽记和称谓进行营销,奥运会期间电视及户外广告的优先购买权,享有赞助火炬接力等主题活动的优先选择权等。
不同的赞助权益,决定了伊利和蒙牛各自的奥运营销战略:一个需要名正言顺地广而告之,一个需要曲线救企,搞活非官方营销。
经食悟&大小财经复盘整理,两者的营销策略可分为明星代言、央视广告、新媒体整合、公益活动四大维度:
1、伊利:利用官方权益,大明星+大媒体+大事情制造声量,但缺乏传播主线
伊利当时因为有官方权益,所以明星代言可以押注北京奥运会的顶流金牌选手。包括签下了刘翔、郭晶晶、易建联、乒乓球运动队、羽毛球运动队、花样游泳运动队等代言人和代言团队。
凭借全面而强大的代言阵容,不同明星还可以代言不同的乳品品类,赢取消费者好感。比如让刘翔代言伊利金典系列,易建联和刘亦菲等娱乐明星代言伊利优酸乳。
伊利还尽可能地围绕明星开发话题营销,制造讨论热度。比如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曾与刘翔多次出镜,制造话题;刘翔在2006年打破世界纪录时,伊利还立即制作了一条以刘翔12秒88为主题的电视广告,并在央视播出。
猛砸当时中国有着最强大影响力的央视。对央视的广告产品投放主要有两类:对招标段广告的批量性购买,包括包揽了2006年全年央视A特段正数第一条广告;对央视开发的特殊奥运广告产品购买,包括为一档海选奥运健康大使的节目开发的“圣火耀星途”,以及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购得的4条15秒钟“第一位置”的广告,曾创下当时广告单价最高记录。
为触达更多大众,开启线下路演和新媒体整合传播。包括推出“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路演;半年后,推出2.0版本,开启“有我中国强——寻找我的奥运坐标”主题的大型网络公益签名活动。
公益活动主题全面但相对分散,与奥运关联度有限。包括《伊利2006年企业公民报告》、“蒲公英计划”、健康中国公益日、社区公益梦想等等。
2、蒙牛:围绕奥运,主打全民运动,整合线上线下多方资源
十六年前的2008年,受限于当时缺乏奥运官方和非官方营销经验,以及当时过于传统的媒介环境,其实,留给非官方品牌奥运营销的空间还是很有限的。
在代言方面,蒙牛当时避开选手和真人,开发出牛奶小人的IP形象“多多”,通过摆出运动项目造型,暗示与奥运的关联。
在央视资源方面,蒙牛同样重视A特段广告效果。曾多次在央视招标会现场频繁举牌与伊利竞价死磕,还曾拿下2007年上半年央视电视剧特约剧场独家特约。
同时,将部分央视预算分流到其他频道,尤其是与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的央视体育频道。比如,蒙牛当时冠名《城市之间》栏目,大打“全民健身”牌,借栏目“娱乐+选秀”的模式,在全国百余座城市开启路演触达消费者,整合线上线下传播资源,高频提及“北京”、“2008”这些概念,让蒙牛与奥运有了更多的关联。
不过,2007年北京奥组委曾叫停了《城市之间》广告中使用奥运五环标识等行为。
公益营销方面,曾发起中国牛奶爱心行动,向1000所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捐赠,而爱心大使选取中国前奥运名将,让蒙牛与奥运关联。
根据食悟&大小财经的专业研究,整体而言,虽然有官方赞助商与非官方赞助商的身份悬殊,但伊利与蒙牛当时在关键打法上趋于同质化,比如央视A特段广告的竞争,比如伊利的奥运健康中国行其实是在对标《城市之间》线下路演后开展。
食悟&大小财经研究发现,乳业双雄在北京奥运营销上的很多举措,有一部分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冲,毕竟是替代性极强的竞品,都不想让对方太过于抢风头。尽管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但从战略战术上,这种对冲应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又收获成效。
不过,本届巴黎奥运,面对新的身份和新的媒介环境,食悟&大小财经建议各大品牌赞助商,还是以做好自己为出发点,尽可能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否则不仅扰乱了自己的传播节奏,而且还带来了市场上的无序竞争。
相信,良性竞争是双方都迫切需要的。
北京奥运营销,乳业双雄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根据食悟&大小财经的专业研究,在2008年北京奥运营销上,乳业双雄其实都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作为官方赞助商,伊利打了一场有准备的杖,准备充分,且全员营销,团队执行力非常强。参与其中的现在很多伊利老员工,都对当时的奥运营销印象深刻。凭借那一战,伊利不仅后来居上,而且锻炼了队伍,为后来的做优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面,作为非官方赞助商的蒙牛,其实当时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2007年8月,益普索公布的一项中国公众对企业奥运营销认知度调研结果显示,蒙牛成为误认率最高的非奥运赞助商,误认率高达57%。
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结果显示,在含乳饮料品类的理想品牌的提及率中,蒙牛成为第一理想品牌,提及率达28.4%。
在当时,指出伊利与蒙牛误认的调研或报告还真不少。本质而言,还是当时的营销环境有局限,大众对奥运会认知不足有关。
首先,在营销环境方面,当时的中国企业是首次面临如此大型的赛事,有一腔热情,愿意砸钱,但缺乏经验。
奥运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有不同的传播阶段,在火炬接力、奥运会开幕、闭幕等特殊节点前后都有相应的传播策略,当时的中国企业缺乏按奥运时间线推进的营销节奏,而可口可乐、耐克等国际品牌已经非常成熟。
比如越是临近奥运开幕,国内品牌的奥运营销越显疲态和哑火。中国品牌研究院的监测显示,进入2008 年,起码有超过20家奥运赞助商的营销投入在下降。
其次,在大众认知方面,自2001年北京得到举办权,奥运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夺得金牌榜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再到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各界媒体开始营销北京这座城市,大众对奥运的关心始终围绕的是金牌数和北京这座城市。
这也是蒙牛在《城市之间》围绕北京做文章,取得有效认知的核心所在。
而在奥运赛事期间,新浪还曾请第三方数据公司做过一个调研,观众们关心奥运的重点,更多在于奥运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而这也是乳业双雄当时在传播发声中所缺失的地方。
这是食悟&大小财经“奥运营销战”系列报道第一期,接下来敬请期待我们的后续报道。如果你有任何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