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布) Congo(Brazzaville)
中部非洲沿海国家。全称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位于刚果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下游右岸。西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70千米。陆邻安哥拉的卡宾达省、刚果(金)、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和加蓬。面积34.2万平方千米。人口420万(2007年)。全国分为12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首都布拉柴维尔。
1.自然地理
地处刚果盆地西缘,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兼而有之。
桑加河
北半部基本属刚果盆地底部,海拔不足300米,仅西北边境为低山,海拔500~800米。刚果河支流桑加河、利夸拉河、草丛利夸拉河、阿利马河呈树枝状分布其间;水系密集,水量大,汛期长。盆地底部地势低平,形成大面积沼泽,陆上交通不便。热带雨林广布,是待开发的、最主要的林区。
中南部为巴泰凯高原,与加蓬的夏于山相连,构成刚果河、奎卢-尼阿里河、奥果韦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海拔一般600~800米,边境上的莱凯蒂山1010米,为全国最高峰。
西南为丘陵山地和海滨平原。以马永贝断块褶皱山为中心的丘陵山地,海拔500~600米,少数山峰超过700米。尼阿里河与奎卢河切穿其间,形成众多峡谷,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但富有水力资源;在马永贝山和巴泰凯高原之间多山间盆地,成为刚果主要的农业区。
沿海平原海拔200米以下,有孤立山丘散布其间,在海边形成黑角、印度人角等岬角,造就黑角天然良港。
赤道横贯中北部。除奎卢-巴泰凯以南地区,均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8℃,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沿海气温低于内地。降雨属双雨季型,2~5月和10~12月多雨;年降水量奎卢-巴泰凯以南1200~1500毫米,往北1500~2000毫米。
多森林,热带雨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0%以上,木材蓄积量9000~12000万立方米,盛产奥库梅、艳榄仁树、非洲桃花心木、大绿柄桑等珍贵木材;分三大林区,北部林区大多属原始森林,马永贝林区和夏于山林区是目前主要采伐林区。
矿产资源丰富,西北边缘山地和巴泰凯高原的大型铁矿,储量在10亿吨以上。西南丘陵蕴藏铜、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以及钼、铀、钴等稀有金属。靠沿海有大型钾盐矿,储量数十亿吨。沿海和大陆架还有石油、天然气,2004年石油剩余探明储量2.1亿吨,天然气约1000亿立方米。沿海水域、潟湖及内河富水产资源。
2.居民
人口稀少,分布极不均匀,平均每平方千米12人,南部1/3的土地集中了3/4的人口,中北部每平方千米仅1~2人,广阔的原始森林和沼泽为无人区。非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率51‰,90年代31‰。
城市化程度高,20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5.4%。有大小民族56个,南方的刚果人最多,约占总人口的45%,包括拉利人、巴刚果人、维利人等,次为姆博希人(16%)、太凯人(20%),以及桑加人、马卡人等,北方原始森林中还有少数俾格米人。
居民半数以上信原始宗教,26%信天主教,10%信基督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南方通行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通行林加拉语,官方语言为法语。
3.历史
当地最早居民为俾格米人,在布拉柴维尔等地,曾发现石器时代的双面石器、砍刀等遗物。后班图人大批迁入,从事农耕,并传入编织、制陶、采矿、冶炼、雕刻等手工业。
15世纪左右,刚果出现了若干王国。沿海地区维利人建立洛安戈王国,刚果河下游松迪人建立卡刚果王国,在今布拉柴维尔及其以北地区太凯人建立安济科王国。这些王国都曾隶属于位于现在安哥拉北部和刚果(金)西南部的刚果王国。后刚果王国逐渐衰弱,各王国纷纷独立。
自15世纪末起,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相继入侵,发展殖民贸易,贩运奴隶。19世纪80年代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并入“法属赤道非洲”,称中央刚果。1957年取得“半自治共和国”地位,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5日独立,称刚果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91年恢复刚果共和国国名。
4.政治
独立后政局不稳,政变迭起。1990年实行多党制。1992年举行首次多党总统大选。2000年11月15日通过新宪法草案,规定实行总统制,设立两院制议会。现有政党约180多个,主要有刚果劳动党、泛非社会民主联盟、刚果民主与全面发展运动、民主与社会进步联等。国家独立后组建了刚果武装部队,1966年6月22日改编并更名为刚果国家人民军,定6月22日为建军节。按1992年通过的宪法又恢复刚果武装部队名称。实行义务兵役制,2002年总兵力约2.5万。
5.经济
非洲经济形势较好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58亿美元。石油和木材是国家两大经济支柱。长期以森林采伐和热带作物为主的殖民开发,奠定了农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林业发展尤为突出,2003年底,森林面积2220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60%以上,其中可采面积2052万公顷,以出口奥库梅、非洲桃花心木等名贵木材闻名,出口额长期居国家出口总额之首,后被石油所取代。心森林采伐集中在马永贝林区、夏于山林区和铁路沿线,其采伐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人工林曲积居非洲国家前列,主要在马永贝地区。
粮食生产不足自给,主要有木薯、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烟草、花生、油棕、咖啡、可可、香蕉等。其中蔗糖、棕油、咖啡、可可是重要出口商品;甘蔗、烟草集中在奎卢-尼阿里河中游河谷盆地,油棕、可可和咖啡分布于沿海平原和北部地区。沿海水域和潟湖、内河的捕鱼业活跃,黑角创有大西洋鲢鱼捕获个体重的世界纪录(长2.38米,重101千克)。
采矿业以石油居首。2003年底,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2.1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000亿立方米,石油收入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3,石油出口占出囗总额的80%~90%。主要油田有埃梅卢德、卢安果和利夸拉。其次是钾盐,开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是重要出口商品。此外,还开采铜、铅、锌、黄金等,但规模较小。
中部非洲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有木材加工、炼油、纺织、钢铁、金属加工、化工、玻璃、水泥、建材、制鞋、制糖、饮料、食品、鱼类加工、粮油加工等。木材工业包括布拉柴维尔和黑角的大型胶合板厂、家具厂、纸浆厂、造纸厂和遍布林区的众多锯木厂。黑角的炼油厂,年加工能力105万吨。
铁路和水运较发达。铁路总长795千米,从黑角港到首都的刚果-大西洋铁路横贯南部,长510千米,并与刚果河、乌班吉河水运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大动脉,也是中非、乍得等邻国的重要出海通道。法弗尔-姆宾达支线与加蓬的空中索道相衔接,成为加蓬莫安达锰矿石输出的重要通道。内河航线共约5000千米,刚果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桑加河等全年可通中小汽轮;布拉柴维尔为全国最大河港,吞吐量50万~60万吨;黑角港是非洲西海岸三大商港之一,属自治港,年吞吐量达约1000万吨。公路条件差,总长约2万千米,其中沥青路1200千米。有机场23个,其中布拉柴维尔和黑角为国际航空港。
6.文化
洲文化教育条件较好的国家。2004年教育经费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1%,属非洲教育费用份额最高的国家之一。小学和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2000年成人扫盲率达80.7%,获国际扫盲奖。全国有小学、中学1800多所,马里安· 恩古瓦比大学是刚果唯一高等学府,中等教育分普通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两类。主要报刊有官方周报《新共和国报》、教会办的《非洲周刊》等。刚果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1960年创办,出版《每日新闻》,每周出三期。刚果电台为官方电台,使用法语、刚果语、林加拉语等。刚果电视台建于1973年,为官方电视台。
7.主要城市和名胜
主要城市包括3个直辖市:布拉柴维尔、黑角和卢博莫,还有马古丁、金卡拉、奥旺多、韦索等。主要旅
游名胜:布拉柴维尔以被称为刚果“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刚果河上的普尔与姆巴穆岛,以及公园般的热带城市风光著称。巴泰凯高原以神秘的蓝湖与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据说湖底有座被淹没的古城。黑角则以其岬角风光和一种最时兴的体育竞技活动——捕鱼而成为旅游热点。此外还有刚果最著名的动物保护区——莱菲尼保护区。
8.对外关系
奉行和平、睦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维护非洲国家团结和世界和平。萨苏重新执政后,宣布新政权与所有合作伙伴国和国际社会恢复信任关系,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寻求国际社会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积极倡导地区和平与合作。1964年2月22日与中国建交,是非洲较早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7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