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出任国家体委会主任,陈毅担任外交部长。一个在体育界,一个在外交界,这么看来这两个人的工作八竿子打不着。
可就是因为工作他们也曾吵过一次架,周总理还当场劝架:还是听我的吧。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贺龙担任第三书记兼西南军区司令员。
1951年,全国举行了男女篮球、排球比赛,西南军区的女排除了得了个第四名之外,其他三个球队都是倒数第二。贺龙很早就热爱体育运动,为此他很是着急。
他在和邓小平商量后,成立了西南区体工队,这也是解放后全国成立得最早的一个专业体工队。为了办好这一工作,他从各地选拔了一批体育骨干,还从上海请来了教练。在他的努力下,西南区的体育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也很快改变了他们倒数的面貌。
1952年9月,邓小平给贺龙打电话,说政务院决定组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团中央已经写信给刘少奇,建议你担任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贺龙也很是高兴,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劲头十足。于是他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出任体委主任。在贺龙和上级的考虑下,贺龙正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上任之后的他,经过考察,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在北京修建一座设施比较齐全、设备先进的体育馆。
在修建体育馆的过程中,贺龙始终在一线,提出了不少意见。终于在1955年4月,北京体育馆最终落成。
贺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在建国初期,贺龙就意识到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之处。他表示,体育运动关系人民健康和国家民族前途的事业。上任之后,他发现体育干部人数严重不足。
虽然当时的中央体委有二百多的编制,可在成立之初只有十几名干部。贺龙上任后,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优秀的干部,使得在建国初期各项体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在贺龙的努力下,建国初期,在贺龙等体育工作者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央体训班,安排运动员到国外学习,很快我国的体育运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自从毛主席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贺龙就把这句话作为我国体育工作的长期任务来抓。在他的影响下,我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体育活动风潮,就比如普及广播体操运动。
贺龙曾说过:“体育是国家交往的工具,对于沟通国际往来,增进友谊起一定的作用,它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形势突变,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多方面限制,阻碍了我国发展体育外交。
而贺龙和一些领导人不断努力,最终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碍,对外关系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1954年,在第49届国际奥委会委员会上,我国成为了国际奥委会成员,这也意味着中国体育和世界体育正式接轨,贺龙等新中国体育工作者提出努力发展我国体育外交。建国初期,我国先后与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切都离不开体育,这也使得中国开始迈出亚洲,走向世界。
而陈毅作为外交部长,体育事业和外交事业息息相关,所以他也非常关注体育事业。
1952年,在全中国掀起全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潮时,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在检查筹备工作时就指出:“为了使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胜利进行,重视体育运动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强大的国防,保卫祖国,也需要有强壮的体魄。”
陈毅也一直把外交融入体育活动中,所以也经常会帮助贺龙解决一些事情。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就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妄图分裂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毅指出,运动员要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
1962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四届亚运会时,拒绝台湾地区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加。但国际奥委会不承认第四届亚运会的合法性。为此,苏加诺宣布印尼正式退出国际奥委会,并倡议召开“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政府也始终支持着印尼。
1963年10月3日,周恩来、贺龙和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参加此次运动会的我国体育代表团。
贺龙逐步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他希望大家能努力把能拿到的冠军都拿回来。陈毅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意见,他说:“你们把金牌都拿回来,我这个外交部长就不好办了。”
贺龙听后还是坚决表示,都拿回来。陈毅立即接话说:不能都拿。贺龙坚持要拿回来。两位元帅在一旁“争执不休”,陈毅只好请来周总理主持公道。
周总理说:“我看不能都拿,也拿不到,要鼓励我国运动员创造好成绩,也要欢迎兄弟国家的运动员创造好成绩。”
陈毅非常重视体育的外交先行官作用,主张通过民间体育交往的方式打开新中国外交,推动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中日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策略下发展的。在当时中日交往处于停滞状态,陈毅决定派出我国围棋代表团出访日本。
临出发前,他指示中国代表团要抓住机会,为中日关系作出贡献。在他的努力下,中日交流的大门顺利打开,棋手为促进中日友谊、恢复中日邦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还是周总理看问题实事求是,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