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汴京城感受北宋兴衰之始末!
依丝谈文学
2025-03-01 15:40:20
“宋代财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军 事财政。”
在以北宋都城为载体的通俗历史读物《汴京,汴京》中,作者高飏将这座千年古都的兴衰脉络与市井百态紧密结合,不仅还原了汴京的繁华盛景,更揭示了其从巅峰跌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逻辑。
高飏的叙述从1012年的寒冬讲起,彼时炭价飞涨致使平民多有冻毙之惨状,映射出北宋初期城市治理的困境。自宋仁宗继位后,北宋内河交通网逐渐发达,繁华的汴京城成了全国物流中心与枢纽。
正是如此盛世景象,以及国家对于人员流动问题的宽限,使得“汴漂”成为可能——甚至皇后刘娥也出身微寒。这种流动性与开放性塑造了汴京的多元面貌,却也埋下资源争夺与社会经济矛盾的伏笔。
事实上,北宋为支撑社会运转滥发纸币,“交子”因缺乏准备金沦为掠夺民财的工具,彻底摧毁了市场信任。而王安石变法本欲改革积弊,却在执行中异化为利益集团的敛财手段,更是加剧了社会分化。
此后,徽宗宠臣凭借逢迎天子跻身权力核心,将军营私宅化甚至役使禁军;而曾经九曲回肠的河道因缺少维护危及漕运,再加上官府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当蒙古铁骑踏碎汴京时,这座“世界首个现代都市”的崩塌,实为制度性溃败的必然。
混乱的市井、密集的漕运、林立的商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之景,以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书之意,既是汴京活力的象征,也是它浑然无序的预兆……
既是通俗历史读物,高飏在语言运用上自然简单明了,而书中诸多注释、参考文献以及精美配图,不仅增加了《汴京,汴京》的可读性,更是让我们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北宋由盛转衰之实况。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通过本书体验一番汴京的魅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