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料冯迅速拔枪击倒黄骅,其他几人正要反应,冯又是一个速射,会议室内的11人纷纷倒下。 黄骅17岁的时候就参了军,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慢慢的成长起来,抗战之后,黄骅身先士卒,跟随八路军在黄河一带痛击日军。 到了1943年,黄骅已经成为了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的副司令,此时的八路军已经发展壮大,抗战局势也是一片大好,眼看就要胜利,黄骅却意外的在根据地被“自己人”打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43年6月,当时黄骅的主要职务是教导6旅的副旅长兼军区副司令。教导6旅的旅长名叫邢仁甫兼任冀鲁边军区司令。 邢仁甫经历和黄骅相仿,抗战爆发后,邢仁甫在沧州一带独自拉起了一支队伍,凭借着邢仁甫出色的指挥,队伍逐渐发展到了三千多人。 1938年5月,八路军挺进到冀鲁边区后,邢仁甫也被正式任命为了冀南六支队司令,后来六支队又在1942年改编成了八路军115师教导第六旅,邢仁甫被任命为旅长,冀鲁边军区成立时,邢仁甫又被任命为司令。 为了更好的作战,黄骅也被调到了教导六旅做副旅长,同时兼任副司令。在当时的特定的指挥体系下,黄骅虽然是副旅长,但是一些职权却跟旅长不相上下,这就多少引起了把部队当成自家军的邢仁甫的不满。 更加重要的是,邢仁甫贪图享受,经常在队伍中搞一些铺张浪费的事情,而黄骅为人朴素,经常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大家都很拥护黄骅。这也更引起了邢仁甫对黄骅的忌惮。 1943年5月,邢仁甫又接到上级准备派他去抗大学习的通知。这在外人看来,可是大好事。可是邢仁甫却不这么觉得,他觉得自己这一走,就等于把部队让给黄骅了,没了部队,自己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于是邢仁甫愈来愈视黄骅为眼中钉,想要除掉他。随即邢仁甫找来了自己的一些亲信,他们分别是一分区参谋周云峰、负责保卫工作的杨静侯,负责后勤的潘特。 当得知邢仁甫有意除掉黄骅后,几个亲信也知道只有艰苦朴素的黄骅没了,自己才有“好日子”过,于是又对邢仁甫进行一番煽风点火。 最终,邢仁甫决定在月底的一次会上派人除掉黄骅,并将此事嫁祸给日军,以此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在开会的前一天,邢仁甫找来手枪队队长冯冠奎,他枪法极好,是六旅有名的神枪手,此人之前是个劣迹斑斑的土匪,是邢仁甫力保才加入八路军的,所以冯冠奎一听说邢仁甫要除掉黄骅,自然是愿意为其鞍前马后。 为了万无一失,邢仁甫还让周云峰也去参会议做内应。开会的时候,周云峰有意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观察情况。 到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冯冠奎推门而入,周云峰迅速站起来往黄骅那边一闪,冯冠奎高大的身躯挡住了整个门。 黄骅见是冯冠奎,便连忙示意他坐下。不料此时冯冠奎迅速掏出枪,黄骅也是身经百战,在看到冯冠奎拔枪的那一刹那,也下意识的去拔枪,但是周云峰挡住了黄骅的视野,来不及瞄准,冯冠奎就已经打中了黄骅。 随即冯冠奎又对会议室的几人进行点射,弹夹打空后,冯冠奎边换弹夹边往外走。此时门口的几个警卫员连忙冲了进来,这就迎面撞上了冯冠奎。 几个警卫员见是冯冠奎,便忙问了他出什么事了。冯冠奎一脸镇定的指着外面:“敌人往那边跑了。”几个警卫一转身,冯冠奎的枪就响了,几个警卫随即倒地。 当外围的战士刚到的时候,冯冠奎早就带着邢仁甫给的钱,趁着夜色跑了。会议室内包括黄骅在内的7人壮烈牺牲,4人重伤。 此事震动了了延安,很快安然无恙的周云峰就被抓了,但他并没有供出邢仁甫,而邢仁甫则开始假惺惺的演戏,一边发出通缉令要捉拿冯冠奎,一边在黄骅的葬礼上抹眼泪。 6旅的战士们都知道冯冠奎是邢仁甫的亲信,大家都知道邢仁甫这是在演戏,但由于没有证据,所以大家对邢仁甫也没有办法。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邢仁甫怕有一天迟早就查到自己手上,他便决定先行一步,他先是找到自己的亲信冯鼎平团长,希望他可以带着他的团和自己去投靠日军。 可邢仁甫早已不得人心,冯鼎平回去之后,就把此事报告给了上级,邢仁甫见冯鼎平迟迟没有回应,便自己去天津投靠了日军。 抗战之后,无处可走的邢仁甫,又化名加入了军统,但天网恢恢,1950年邢仁甫落网,并被枪毙。而冯冠奎则早在抗战中,因为他反复横跳,最终被伪军所杀。 其余的几个主谋如周云峰、杨静侯也早已落网,可唯独潘特一直没有找到。事后才知道,在1949年之后,潘特自知罪责难逃,此时又已无处藏身,便索性赌一把,隐姓埋名来到了北京,觉得最危险的地方便最安全,他竟在前门口摆摊卖起了香烟。 在1950年6月的一天,萧华在经过前门口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潘特,因为在抗战时,萧华也在115师任职,而邢仁甫经常要找萧华汇报工作,有时候自然也带潘特一起去。 黄骅被害后,潘特和邢仁甫一起失踪了,记忆超强的萧华自然也对潘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至此害黄骅的参与者全部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抗战中,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
昊昊评历史
2025-02-25 14:17:21
0
阅读: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