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瓦釜雷鸣”2025.2.25 “**瓦釜雷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桐瑞国内 2025-02-25 11:52:36

释“瓦釜雷鸣”2025.2.25 “**瓦釜雷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wǎ fǔ léi míng**,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卜居》。以下是详细解释: --- **1. 出处与原文** 《卜居》中,屈原借问卜表达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释义**:黄钟(青铜编钟,象征礼乐正道)被毁弃,瓦釜(陶土锅,喻指粗俗之物)却如雷震响;谄媚小人得势张扬,贤德之士默默无闻。 --- **2. 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义**:瓦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 **比喻义**: - **社会批判**:比喻庸才小人占据高位、显赫一时,而贤能之士被压制埋没。 - **现象讽刺**:常用来形容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乱象,或虚张声势却无真才实学的现象。 --- **3. 结构与文化内涵** - **“黄钟”与“瓦釜”对比**: - **黄钟**:古代雅乐正音之器,象征高尚品德、才华或正统。 - **瓦釜**:普通炊具,材质粗陋,象征低劣平庸之人或事物。 - **“雷鸣”的讽刺**:瓦釜本无声,却发出震耳声响,暗喻小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虚张声势,占据不属于自身的高度。 --- **4. 现代用法** - **语境**:多用于批判社会、组织或群体中德不配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 **例句**: - “公司里能力强的员工被排挤,反倒是溜须拍马者升职加薪,简直是瓦釜雷鸣!” - “某些领域流量为王,真正有深度的作品无人问津,这种瓦釜雷鸣的怪象值得反思。” --- **5. 相关成语** - **黄钟毁弃**:常与“瓦釜雷鸣”连用,强调贤能被弃、小人当道。 - **鸠占鹊巢**:比喻占据他人之位,但侧重侵占行为,与“瓦釜雷鸣”的批判角度不同。 - **滥竽充数**:强调无才者混迹其中,与“瓦釜雷鸣”的“虚张声势”略有差异。 --- **6. 延伸思考** 此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名实相符”的追求,以及对“礼崩乐坏”现象的深刻批判。在当代社会,它仍可警示人们警惕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对真正价值的侵蚀。 若需进一步探讨其在文学中的运用或相关典故,可随时补充提问!

0 阅读:0
桐瑞国内

桐瑞国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