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现在的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我才发现教员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当初美国许下一堆好

两点钟史料料 2025-02-24 22:51:19

看了现在的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我才发现教员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当初美国许下一堆好处,想让咱们加入美国的阵营,教员拒绝了,几十年后,咱们的综合实力直逼美国,而泽连斯基选择跟美国走,结果三年过后,人没了,钱也没了,甚至地盘都快没了。   1949年,中国刚刚迎来新生,经济疲惫、百废待兴,基本上是一穷二白的状态,但这时美国抛来了橄榄枝。他们说愿意提供巨额援助,什么资金啊、技术啊,还有扩大国际贸易的机会,反正条件列了一长串,听起来特别诱人。   可美国人的算盘教员一眼就看穿了:这哪是真心帮忙?明摆着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把新中国拉进他们的阵营里,然后慢慢掌控我们的未来,与其这样成为美国的附庸,那还不如咱们自己咬牙干,所以教员拒绝了。     偏偏在这时候,苏联也不甘示弱,想拉着中国一起“并肩作战”。一开始,苏联倒是挺“大方”的,派了大批专家过来,还投资扶持了不少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说实话,当时这些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可好景不长,赫鲁晓夫渐渐露出了真面目,开始提一些特别过分的要求,比如想租用中国的港口、想在中国部署苏联的军队。这不是明摆着要触犯中国的主权么?教员的态度特别坚定即便再需要援助,也绝不能让主权失守。     于是苏联干脆撤回了所有专家和援助项目,留下一堆烂尾工程。其实很多人当时都抱怨,觉得是不是就应该稍微让一步。但教员的考量很清楚:任何看似便捷的依赖,都会隐藏一根操控的线,谁都不能牵着我们走。   后来中国硬是靠几代人的努力,自己啃下了工业起步这块硬骨头,哪怕过程再苦再难,也没有抱怨一句。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成了贯穿国家发展的信条。     而现在的乌克兰就是个反面教材,本身位置就有点尴尬,夹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到了2014年,克里米亚的局势直接让乌克兰和俄罗斯闹掰,接着他们一心扑向了西方,以为可以靠美国和欧洲撑腰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可是战争一打起来,他们发现事情压根儿没那么简单。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开始确实提供了不少支持,武器、资金、技术不停往乌克兰送,可这些都是有代价的,而且换来的却是几十万人的死亡、经济的崩溃,还有丢失的领土。更惨的是,乌克兰到现在连自己国家的命运都不能完全掌控。     所以,历史总会有相似的情节,却会走出截然不同的结局。新中国敢于自力更生、咬紧牙关才有了今天;乌克兰则寄希望于他人,却迎来满盘皆输。掌握自己命运这件事,看起来很难,但它才是真正的出路啊。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两点钟史料料

两点钟史料料

深度解读,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