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那年,也就是1991年3月13日,我在上海《劳动报》副刊上发表了小品文《新房里的乡村风味》(图二),这是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的“铝字作品”,似乎表明自己的写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动力。 此后,便陆续在上海的《劳动报》、《上海大众卫生报》、《新闻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三十多篇大大小小的文章。这样到了2000年前夕,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这些文章能集结起来,出一本个人文集那该多好呵! 但是我知道这只是个奢望,能在公开的报刊上发表作品尚且不易,遑论出书?不过好在当时电脑基本普及,我就将所有公开发表的文字,重新排版校对,修改标题,编上页码,打印成册,还自己设计了封面,并写了序,厚厚的,真的很像一本“书”(图一),内心似乎有一种欣慰。𣎴过,只偷偷打印了2本,一本自己欣赏,一本送了好朋友。 但是此后由于我熟悉的几家报刊,停刊的停刊,改版的改版,一度我的作品发表很少。但是我并没有气馁,虽然发表不多,却一直坚持读书思考,记日记,做学习笔记,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不断提高。 到了2006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兴起,个人发表文字作品变得容易。我也乘兴注册了自己的个人博客。但对于写什么,怎么经营自己的“自媒体”,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把写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作为我博客的主旨。我想,写大家熟悉接“地气“的文字,容易引起共鸣。果然文章上线后引起不少网友的兴趣,结缘不少博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暗恋甜爱路》、《溧阳路的情思》、《高安路的足音》……越写越有味,直至2008年8月,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朱志凌老师的重视和精心划下,我的第一部个人文集:《叩街问巷: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出版(图七);更幸运的是十六年之后,也就是2024年8月3日,经重新修订补充改写,新版《叩街问巷:一个人的上海马路叙事》又再版(图八),并在上海朵云书院举行了首发式。
三十岁那年,也就是1991年3月13日,我在上海《劳动报》副刊上发表了小品文《新
叩街问巷
2025-02-24 09:54: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