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你不知道的几个冷知识 1,由于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利,林则徐先被革职,后又接到道光帝“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的谕旨。 2,前往伊犁的路上,途经浙江、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行程约1万余里。 3,1841年8月,他将自己未编纂完成的《四洲志》等资料交给魏源,希望魏源来完成编书。魏源历时11年,终于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去往新疆的途中,黄河突发水患,林则徐紧急派去河南治理水患。刚治理好水患,催促他前往伊犁的圣旨又来了。 经河南到陕西后,林则徐之前患上的病突然加重,只好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离开西安城时,30余位满汉各级官员一起相送。 林则徐到达伊犁界驿站时,伊犁将军、参赞大臣俱遣人来迎接。将军、参赞派遣人员迎接遣员是前所未有的。当年纪晓岚被贬新疆时也没这个待遇。 林则徐在新疆一共待了三年多,他充实边防,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由于推广坎儿井和纺车,被百姓誉为“林公井”和“林公车”。 61岁林则终于被允许回京,此后他也历任过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 1849年,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因病辞职归籍。归乡途中,他特意绕道抵达长沙来见左宗棠。 林则徐的家庭曾经也拥有过一段中产的时期,但家庭的经济状况逐渐衰退。 林则徐的父亲以当时地方的私塾老师身份维持生计,并且他还是一位廪生。 此外,林则徐的外祖父也是一位读书人,曾中进士。 林则徐12岁时,他以佾生的身份通过了考试。 接下来的几年里,林则徐屡次参加科举考试。 1799年,他在府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继而顺利考取了秀才。 然而,在进入京城参加会试时,他不幸落榜。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林则徐的早期经历不仅限于科举考试,他在厦门海防工作期间,接触到了大量与外贸相关的文书,并深入了解了鸦片贸易问题。 正是在这个时期,林则徐开始逐渐意识到鸦片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尤其是在福建一带。 1810年,林则徐随福建巡抚张师诚进京觐见嘉庆皇帝,并参与了翰林院的工作。 林则徐的学术才华逐渐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认可。 在翰林院,他的书籍涉猎广泛,并通过实际工作对朝廷政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尤其是在河务治理方面,林则徐的《北直水利书》非常出众。 道光帝继位后,任命他为两淮盐务总督,负责解决当时盐业面临的严重亏损问题。 在林则徐的治理下,两淮盐业迅速恢复了生气,他的手段果断且有效。 此后,他还积极参与了当地民生问题的解决。 然而,林则徐最为人知的事迹,便是在广东省广州的“虎门销烟”行动。 他亲自领导销烟行动,焚毁了大量鸦片。 虽然这一举措引发了英国的强烈反应,最终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但林则徐为国家所做出的努力,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在清朝的政治斗争中,林则徐因与道光帝的政策存在矛盾,被迫远赴西北。 1841年,林则徐从镇海出发携带家眷前往被贬的新疆。 在途中,他与挚友魏源于江苏镇江相遇。 林则徐将自己主持翻译的《四洲志》书稿交给魏源,后者将其整理成《海国图志》。 然而,黄河河南段突然决堤,灾情危急,清政府立刻派遣林则徐前往开封处理灾情。 林则徐到达河南后,每天清晨五点就奔赴工作现场,直到深夜才回到住处。 他和当地的东河河道总督王鼎密切合作,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终于使黄河恢复了正常河道。 但最终,林则徐并未因此受到嘉奖,反而要求他前往伊犁效力。 1842年,林则徐经过洛阳,抵达西安。 他请病假并在西安休养了两个月。 直到8月,他终于带着次子林聪彝和三子林拱枢踏上了赴戍之路。 林则徐在12月终于抵达了远在新疆的惠远城。 在伊犁,林由于当地旱情严重,伊犁将军布彦泰要求林则徐协助开荒屯田。 林则徐在勘察了当地的地形后,迅速投入到垦荒工作中,成功开垦了超过19万亩荒地。 此外,他还投入巨资修建了阿齐乌苏大渠的龙口渠段,历时数月,修建了六公里长的水渠,为近20万亩荒地提供了灌溉资源。 1845年,年已近花甲的林则徐奉命前往南疆的七个城市进行勘察。 在他的努力下,南疆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他还在南疆和东疆推广了坎儿井技术。 1845年,林则徐在一次与长子林汝舟的信件交流中,强调了垦荒屯田的重要性。 在他贬戍新疆期间,他详细记录了沙俄的威胁,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了抗英防俄的思想。 1850年,因病回福建休养途中,他与一位书生进行了深夜长谈,讨论了新疆边防和塞防等重要议题。 临终时,他仍旧坚持将自己积累的治疆经验交给了后辈,特别是推荐了左宗棠。 林则徐于1850年逝世,享年六十岁。 清政府追赠他为太子太傅,赐谥“文忠”。
1853年,慈禧父亲去世,16岁的她扶柩回乡,遇冷眼无数。岂料,路过清河县,知县
【2评论】【5点赞】
不知是谁
虎门销烟,虎门不是广州的,而是东莞的一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