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男子,出面帮朋友要回部分工程款,朋友感谢不尽,热情款待,从中午喝到深夜,换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5-02-22 21:48:50

贵州一男子,出面帮朋友要回部分工程款,朋友感谢不尽,热情款待,从中午喝到深夜,换了6个地,喝了5场酒,而且是多种酒混着喝,同伴喝醉后都陆续回家,男子酒后却独自入住宾馆,欲找个异 性消 遣,不料还没开始,就昏迷不醒。男子被确认为心源性猝死,事后男子家属不干了,将多个共同饮酒人及宾馆老板告上法庭,索赔90万。法院判了!

(案例来源: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这话一点不假,老潘中午晚上连着喝,换了6个地,喝了5顿酒,感觉自己还能潇洒去。

朋友们都喝醉回家了,他却不回家,打算去朋友的宾馆,寻个刺激,找点乐子。

提起老潘,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性格豪爽,办事讲究,路子宽,人脉广还热心肠。

韩涛承包的工程完工了,可工程款迟迟下不来,他的钱都投到工程里,连工人工资都发不下来。

他愁眉苦脸找到老潘,热心肠的老潘答应去试试,办成了你也别高兴,办不成你也别恼。

要说这老潘,那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伶牙俐齿,软硬兼施,真把韩涛的工程款要回一部分。

韩涛是感激不尽,中午韩涛特意在市里订个高档酒店,还特意找来沈某一起庆祝。

因为下 午韩涛办理工程款的事先走了,沈某一直陪着他。

韩涛忙完后,想着中午都没吃好,晚上好好聚聚,带着老潘和沈某,又叫上徐某作陪。

一行人餐后都很高兴,徐某提出去他家认认门,三人应邀前去,徐某拿出多年珍藏的茅台酒,由于刚喝完,老潘就喝了一点点。

有个纪姓的朋友叫大家去他家热闹热闹,除了徐某喝醉了没去,其他人都去凑热闹。

纪某又拿出珍藏多年的梅子酒款待韩涛,老潘和沈某。

到了10点多钟,徐某派人把韩涛,老潘和沈某从纪某家接回来,打算挨个送回来家。

可3个人不同意,非得吃点烧烤,三人又吃又喝,后来沈某实在坚持不住回家了。

韩涛一看就剩老潘自己,这可是恩人,帮我大忙,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还要带老潘吃本地最出名的小吃。

老潘肚子里一点空都没有了,但盛情难却,老潘一口没吃也没喝,韩涛自己独自饮酒,最后醉酒打车回家。

老潘也喝多了,但他不想回家,他独自来到苗伟的酒店,明确表示要找个异性消遣,让他赶紧安排。

他是这里的常客,都是老熟人,苗伟按照老潘的意思,联系唐敏过来一趟。

很快,唐敏来到老潘的房间,她发现老潘躺在床上不对劲,叫他也不回应,像是昏迷不醒,也好像昏昏欲睡。

她心里有点没底,先后给苗伟打了三个电话,说老潘好像不对劲,苗伟以为老潘喝多了没事,也没在意。

凌晨三点左右,唐敏在老潘的房间,坐立不安,多次叫他也没反应,他实在害怕打电话告诉苗伟一声,就离开了。

苗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跑来查看,他一看老潘处在昏迷状态,立即拨打120。

救护人员赶到后,老潘以无生命体征,苗伟吓得赶紧报警。

经鉴定,老潘自身就有心血管疾病,再加上过量饮酒,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功能衰竭或致死性心律失常,导致老潘心源性猝死,属病理性死亡。

案发后,唐敏被行政拘留,韩涛,苗伟和所有共同饮酒人都被追究责任。

老潘的家属悲痛欲绝,把韩涛,沈某,徐某,纪某,苗伟的酒店和唐敏一起告上法庭,索赔90万。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该如何认定这件事呢?

1、老潘因醉酒死亡,共同饮酒人是否需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老潘一天多次饮酒,共同饮酒者应做到提醒义务,其中韩涛和沈某一直参与饮酒,徐某和纪某只与老潘各饮酒一次,共同饮酒人的责任多少不同,法官在审理时也会酌情考虑。

2、宾馆老板苗伟和唐敏是否对老潘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1198条:宾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苗伟作为宾馆老板,在老潘出现异常情况时,以为醉酒,疏忽大意延误时间,对老潘的死亡,存在过错,因此苗伟有一定的过错。

3、法院审理认定:

法院从多个角度认定,老潘赔偿合理金额在73万元左右。

老潘作为有民事能力的自然人,明知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还无节制饮酒,自身存在一定过错。

韩涛因感激老潘的帮忙,也是酒局的组织者,存在高与常人的责任。

沈某一直陪着,没有尽到提醒义务,存在一定过错。

纪某因疾病没几日就离世了,徐某与老潘喝了一顿酒,再没参加,并派人接送老潘等人,不存在过错。

唐敏因从事非法职业,受到法律的制裁,她先后三次打电话告知苗伟,尽到提醒义务。因此她无需赔偿。

最后,法院判定老潘自己承担80%的责任,苗伟,韩涛,沈某分别承担10%,6%,4%的责任,各赔偿7.3万元,4.4万元,3.9万元。

对此您怎么看?(人物均为化名)

0 阅读:305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