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肥料是保障作物茁壮成长、实现高产的关键要素,然而施肥时机与方式的选

梦易聊这个三农 2025-02-22 15:13:00

在农业生产中,肥料是保障作物茁壮成长、实现高产的关键要素,然而施肥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对肥料利用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少农户习惯在雨后直接将化肥撒施到地里,却往往忽视了这种做法会导致肥料利用率过低的问题。 雨后土壤含水量大幅增加,直接撒施化肥,肥料颗粒极易在地表溶解。一部分会随着地表径流流失,流入周边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还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平衡。另一部分则会因阳光直射、高温等因素挥发到空气中,同样无法被作物根系有效吸收。 从土壤理化性质来看,化肥在湿润土壤中迅速溶解,离子态养分浓度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这可能打破土壤原有的离子平衡,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对作物根系产生反渗透作用,阻碍根系正常的水分和养分吸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烧根现象,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若想提高雨后施肥的肥料利用率,可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在距离作物根系适当位置开沟或挖穴,深度一般在10 - 15厘米左右,将化肥施入后及时覆土掩埋,这样能减少肥料与空气和地表径流的接触,使养分更集中地分布在根系周围,便于作物吸收。 也可以选择水溶肥,将其按照合适比例溶解在水中,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精准施入田间。这种方式既能保证肥料均匀分布,又能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灵活调整施肥量和频率,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节约用水,实现水肥一体化高效管理。 雨后直接撒施化肥弊端明显,农户们应转变施肥观念,依据土壤墒情、作物生长阶段等科学选择施肥方式,让肥料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0 阅读:1